小松樹和大松樹說課稿
一、說教材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小學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課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根據教材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3個新的偏旁。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本課的難點事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于是我放手讓學生自由選擇段落,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悟讀,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三、說教學過程
我將以趣導路,營造氛圍;以讀鋪路,感悟語言;靈活互動,延伸拓展這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1、以趣導路,營造氛圍
富有情趣是蘇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第一動力。因此,我在出示課文第一段落后,在黑板上徒手畫一棵山上的小松樹和一棵山下的大松樹.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圖畫加深對兩棵松樹的大小和處在不同高度的認識.再以課文填空的方式進一步鞏固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2、以讀鋪路,感悟語言
本文分為四個自然段。其中第二和第三自然段小松樹和風伯伯的話是教學的重中之重.我將用生動的問句:小松樹和大松樹經常在一起聊天,這次他們又聊了什么呢?把學生帶入課文美好的情境,接著引導學生自己閱讀第二自然段,并請學生讀讀小松樹話,說說知道了什么,抓住“喂”、”多高哇”、“你呢”這三個詞進行朗讀,感受小松樹的驕傲.接著請小朋友轉換角色來體會大松樹的心情,想想大松樹聽了小松樹的話心里會怎么想呢?請學生展開想象說說大松樹心里的話.再請學生加上動作,表情來朗讀第二自然段,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邊做動作邊朗讀,對詞義的感悟更具體、真切,朗讀更到位。
接著我以課件出示和藹的風伯伯引入課文第三自然段,請學生聽課文朗讀,引導學生從“摸”入手,體會風伯伯是一個長者,很慈愛的形象,他是一個正直,站在旁觀者角度看的人,他的意見更客觀。在聽了風伯伯的話后,我讓學生自己找找,此時的小松樹是怎么想的,學生都能說出“慚愧”這個詞,接著我用一個小故事——<小猴學畫>讓學生加深對這個詞的理解,從而更真切地體會到了此時小松樹的心境,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客觀地說說自己的喜歡的形象,并說出原因,這在無形中也讓學生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的道理。
3、靈活互動,延伸拓展
在學生理解了”慚愧”一詞的基礎上我又追問了一系列問題,旨在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我問: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他會怎么想?請你代表小松樹,給大松樹說句話好嗎?小松樹想明白了,小朋友們,那么你們是怎么想的呢?讓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想法的機會.
最后,總結課文,繼續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仔細觀察,感受字的結構特點和書寫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