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一認2教學反思
認一認2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授識字方法,認識和應用相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我是這樣來教《認一認2》的: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認一認2》16個漢字中前八個是關于動物的,教學中,我將這八個生字串連在一個情境中——動物王國。以兒歌《找朋友》遷移出話題“小朋友們,開學到現在我們已經找到了很到好朋友。今天,老師帶大家去一個熱鬧的地方結識更多的新朋友,愿意嗎?”激發了學生認識新字的積極性。整個課堂便在認識動物王國中的新朋友這一情境中開展了。
二、多樣化誦讀,保持學生識字熱情
《認一認》與拼音穿插進行學習,在滿足了兒童識字需求的同時,也激發了兒童繼續識字的興趣,使孩子們保持識字的熱情。關于《認一認》的教學,可以利用學生的前期識字經驗,啟發學生進行自主識字。教學《認一認2》時,在引導學生認識了本課漢字的基礎上,我通過采用多種形式如師范讀,指名讀,分組讀,比賽讀等引導學生進行誦讀。在生動多樣的讀中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三、注重引導,培養學習能力
《認一認2》中,紅色的音節都是學生在前面的課文中學過的。教學時,首先我引導學生看圖認識鹿,其次追問“除了看圖的方法,我們還能從哪知道這個字讀鹿?”引導學生認識到還可以通過用拼音節的方式拼讀出來。隨之,教師小結,小朋友們可真不簡單,已經知道可以通過拼音節和觀察圖這兩種方式學習了。既強調了學習的方法,又給予學生肯定,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本節課教學中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學生形象思維沒有得到有效發揮,想象空間拓展極小。
教學“羊”字時,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描述羊的樣子時,相機在黑板上畫出“羊”的甲骨文,引導學生感知“羊”字的變化。如果是這樣教學,孩子在圖畫和文字之間就可以建立非常形象的聯系,發揮它們的形象思維來記憶漢字。這樣既可讓學生感知祖國語言文字的有趣,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又能加深孩子的印象,幫助孩子理解、記憶。
教學“竹”字時,我只是讓孩子通過圖片直觀的知道那就是“竹”音是這樣讀的。沒有考慮到怎么樣能讓孩子第一次認識這個字“竹”的時候就對字的那個鉤有比較深刻的印象。
低年級的教材內容知識點是有限的,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要進行適當的知識拓展之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學得活、記得牢,這樣教學效果才會更明顯,學生的發展速度也會更快。
《認一認2》教學反思
《認一認1》中的十六個漢字有個別學生到現在還認不全,特別是“舌”、“牙”、“石”等漢字,混淆的現象很嚴重。針對《認一認1》的教學情況,《認一認2》我注重了借拼音來識字,我首先讓學生通過看圖來初步認識下面的漢字,然后指引學生尋找紅色拼音來認讀漢字。但在看圖時學生由于受到下面漢字的影響,不能將圖說得全面。在認讀過程中學生按順序都能讀出來,但是打亂了就不會了,跟《認一認1》的情況相同,而且這次的認字情況沒有上次好,可能是因為這次的漢字比上次的難,筆畫多得多,而且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只是張大嘴巴跟老師讀,沒有真正將字記在腦子里,看來課后的補差工作任務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