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睡了 教案
3、精讀第二句:
⑴樂曲過渡(師:大海就要睡著了,讓我們再給她唱只《搖籃曲》,哄哄她,讓她睡的更熟更香!)
【評析:結合學生在音樂課上學的《搖籃曲》將情境更推進一步,音樂能陶冶人的情操,改變人的情緒,運用音樂進一步營造大海熟睡的氛圍,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對大海的美感將有更深的情感體驗。】
⑵全班表演唱。
⑶多媒體出示第二句(背景有所改變,由靜態背景變為動態)“她抱著明月,她背著星星,那輕輕的潮聲啊,是她睡熟的鼾聲。”
教學片段:
師:這句話,你喜歡其中哪幾行?為什么喜歡?
生:我喜歡“她抱著明月,她背著星星”好可愛,生:星星、月亮好美所以我喜歡。
生:我睡覺也喜歡抱東西,我有一個小布熊,我會抱它。生:我會抱媽媽(笑)
師:星星、月亮在天上,大海怎么抱怎么背呢?(示意看動畫)
生:月亮和星星倒映在海水中,你看海面像寬廣的懷抱。
生:海面像寬寬的肩膀扛了那么多星星。
師:如果說大海抱著星星,背著月亮好不好呢?
生:不行不行,星星那么多,大海抱不下。
生:要抱漏一個就麻煩了(笑)生:我喜歡“那輕輕的潮聲是她睡熟的鼾聲。”特可愛,好玩,大海打呼嚕呢。
生:大海一起一伏的,媽媽說我睡覺時肚皮也會一動一動的(笑)。生:我爸爸睡覺也會打呼嚕。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這么可愛的大海我們朗讀時應該怎樣呢?
(在學生回答時,對于提出新認識的同學,老師都隨時獎勵一個月亮或星星卡片。)
【評析:孩子的想象力是無窮的,在他們的世界里,每件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對于小詩擬人化的寫法,不用老師加以刻板的解釋,在他們眼中大海能背、能抱、會打呼嚕是件很自然的事情,自由的探討加上適時的引導,給學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這種想象不應該被壓制,無論他們想的怎么樣,只要動腦筋想了,老師都給予一定的獎勵,這種隨堂獎勵機制,不僅充分保護了孩子們的想象力,而且由于獎品是配合情境而設置的星星、月亮更增強他們的感悟力。
學生對問題的回答,體現了他們對語言的感悟力,因為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去揣摩,而當把生活經驗聯系到語言文字上去,學生就做了很好的聯系,可見語感的培養在兒童時代的教育很重要。】
⑷分男女聲朗讀。
⑸喜歡讀哪句就讀哪句。
⑹指名讀并根據讀的情況評點。
⑺齊讀。(配動作)
4、總結背誦。
⑴多媒體演示海睡過程(太陽落山,海鳥遠去,風靜樹止,月亮星星升起來,大海睡了)并播出朗讀。
⑵教師配樂引背。
⑶自演自背。
【評析:在指導學生借助多媒體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強調朗讀訓練“戲劇化”的朗讀在小學生中是容易做到的,而且這樣做能啟發學生的理解,把想、背、演相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
三、思維拓展:
1、語言過渡(師:大海美美地睡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天亮了,大海醒來了,醒來的大海是什么樣?)
2、學生自由發言,自由想象,相機予以鼓勵。
3、多媒體演示:海水拍打巖石,海面上海鳥飛翔,船只在海上穿梭,通過潛艇看海底世界。
4、要求畫出醒來的大海(師:醒來的大海好熱鬧,請同學們用你們的筆把她畫出來吧!)
【評析:利用醒了的大海與睡覺的大海相對照,使學生對兩種情形下大海的不同有了更深的感悟,語言與繪畫均為藝術,兩者是相通的,對于低年級來說利用畫筆能更形象表達他們的思想和內心感受。學生將醒來時的大海做了廣泛的描述,發揮想象力及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