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排畫中游
一、教材分析。
本文講了一個小男孩在景色秀麗的江南水鄉,撐著小竹排順流而下,他觀賞著兩岸美麗的風光,被這風光深深吸引而感覺自己就像在畫中游。課文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情感線索,易激起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小竹排順流而下,“鳥兒唱,魚兒游”,表達了作者歡快的心情。課文對兩岸樹木、禾苗的描述,飽含著贊美的感情。全詩形象生動,語言優美,節奏感強,適宜學生誦讀。
二、學習目標。
1、初步認識12個生字,認識“木、艸、纟”3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自己的獨特感受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江南的美麗與富饒,從而萌發愛家鄉的思想感情。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生字,會正確流利地朗讀。
難點:對“魚米鄉”、“畫中游”的理解。
四、課時:1課時
五、課前準備: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學習伙伴,(出示竹排圖),你認識它嗎?
(師板書:排)齊讀。你覺得這個排字和老師手上的竹排圖有什么關系?是的,把竹子一根一根地排在一起,然后用繩子綁起來,就成了竹排。(將手中竹排圖與“排”字比較,讓學生在比較圖與字的共同之處,掌握排的字形與字義。這種形象識字方法,利于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更好掌握生字。)你坐過竹排嗎?你對竹排有哪些了解?(師介紹竹排:竹排是水上的一種交通工具,以前,在江南一帶,農民伯伯常用竹排來運輸糧食、貨物,現在,竹排主要用在水上娛樂。如果有機會到武夷山或者雁蕩山去玩,你就可以坐上竹排去觀賞一下兩岸美麗的景色。)
【教學設想:竹排離學生生活較遠,他們不清楚竹排是怎么樣的。師的介紹讓學生對竹排有了感性認識,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小竹排是那在水里漂浮的,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小竹排是能在畫中游的。誰來讀課題。
為什么說小小竹排能在畫中游呢?孩子們,今天來一起學習一首小兒歌,讀懂它,你就知道了,請打開課文,
孩子自己開聲地朗讀這首兒歌,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順,可以請拼音朋友來幫忙。
二、學習生字
你們讀得真認真啊!同學們生字你們認識嗎?下面我們和生字寶寶打個招呼吧!這個誰會讀?
1、出示:(兩岸)同學們都讀得很準確,看這個“兩”字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哪個字很相近
(生回答:兩——雨)看一看比較一下這兩個字,有哪些地方相近,哪些地方不同呢?
里面的四點多像小雨滴啊!同學們你們能用比一比的方法,一下子記住了兩個生字,真了不起!我們來看下一個詞
2、出示:(樹木)好!一起讀,這里面樹木的樹有一個新的邊旁,叫做“木”字旁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寫它,孩子們拿出你的小手和老師一起寫木字作旁的時候先寫橫、豎、撇、點,誰來說說木字作偏旁了和我們以前寫木字時有什么不同?誰來記一記這樹字
3、記得真好我們來看下一個詞(禾苗)苗字誰來記一記(生回答)真不錯,我們一起再讀次這個詞
4、下一組,兩個詞出現了,誰會讀?(游玩、流水)(生讀)
5、讀得真準確,下一個(歡唱、家中)發現這兩個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生回答)
對,它們都是翹舌音,誰來讀準?
6、看下一個詞,你來讀(江南)孩子們,你們知道江南在哪嗎?不要緊,江南啊!是在我國的版圖上,有一條長長的江水為分界線,這條長長的江水叫長江,長江的南面被人稱為江南,江南可是個好地方,那里有清清的河水,彎彎的小橋,由于江南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所以被人稱為江南水鄉,你們認為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