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好事情》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有了美好的愿望必須付諸行動;做好事先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能夠流利閱讀課文,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在合作中學會傾聽、尊重別人。
3.學會本課生字,會用所學的生字組詞、擴句。能正確書寫6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好事情》。(板書課題)
你覺得什么樣的事情是好事情?和同桌討論討論。(生答)
小結發言:對!同學們說的這些事情都是好事情。課文中的小尤拉很想做好事,那么他覺得什么是好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新課展開
1.請你輕聲讀課文,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生字或詞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學生基本情況。)
(1)你有哪些不認識的字或詞語?(指名說,并請會的同學來教。)
(2)(教師將含有一些生字的相應詞語卡片貼到黑板的一角,學生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chuāng窗外 qià恰好 打rǎo擾 wěi委 qū屈 shuāi摔duàn斷 shuā刷wǎn碗
(幫助學生流利閱讀課文,同時復習拼讀。)
2.同桌之間互相讀課文檢查讀音。
3.(指名讀課文)認真聽想一想:尤拉想做什么好事情?(指名回答。投影三句話:)
①瑪莎掉到河里,我就跳下去救她。
②狼來抓小狗,我就開槍把狼打死。
③奶奶不小心摔斷了腿,我就背著她去醫院。
(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4.(指名讀這三句話)這三件事是好事情嗎?(是)
5.可是這是“已經”或“正在”發生的事情嗎?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出示幻燈片:
如果瑪莎掉到河里,我就跳下去救她。狼來抓小狗,我就開槍把狼打死。奶奶不小心摔斷了腿,我就背著她去醫院。
(強調后半句,使學生清楚地知道尤拉的“做好事”的想法很好。)
(1)理解“如果”的意思。什么是如果?假設,還沒有發生的事情,假想。
練習用“如果”說一句話。(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來理解“如果”,理解句意。)
(2)再讀這三句話,理解意思。(“瑪莎掉到河里”、“狼來抓小狗”、“奶奶摔斷腿”,這些事并沒有發生。)
6.那么就在尤拉想做這些好事情的時候,實際上發生了什么事呢?(讀課文,找答案。指名回答。)
恰好瑪莉需要上山玩
正好小狗需要喝水 需要幫助
正好奶奶需要幫她刷碗
(形成鮮明對比,使學生了解真實的小事正在身邊發生。)
7.分小組討論:這些事情如果尤拉去做了,算不算做好事情?(匯報)
對!當然是好事情。
8.對此,你們有什么疑問?(小組討論)
9.為什么尤拉不做這些事情呢?他想得對不對?他做得對不對?(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
10.老師范讀最后一段。 投影:媽媽的話
媽媽撫摸著尤拉的頭說:“你可以帶瑪莎去玩,給小狗喝水,幫奶奶刷碗。”
(1)你覺得媽媽的話對嗎?為什么?(指名說)
(2)練習朗讀這句話。
(3)如果你是尤拉,聽了媽媽的話你會怎樣去做?(同桌之間交流,指名說。)好事情應該從哪里做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