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五年級下冊音樂第八課《天地之間的歌》 教案
一、處理歌曲
1、復習歌曲,師生評議。
2、指導學生用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3、練習唱好二聲部合唱。
二、唱唱旋律
教材分析:
本課的唱唱旋律練習,將通過學生對樂曲的視唱,培養他們具有初步的合唱能力。視唱曲目是英國樂曲《很久以前》,短小、流暢,四個樂句中一、二、四樂句基本相似,第三樂句也是二小節的重復,視唱將是非常簡單、輕松的。
1、 聽《往事難忘》
師:(彈奏)熟悉這樣的旋律嗎?是歌曲《往事難忘》,這樣的旋律來自英國作曲家貝利的《很久以前》。
2、 模唱
師:我們跟著來輕輕唱一唱,看一看,你能發現什么?將相同的旋律編號。
當唱到(1)(3)時,輕輕的拍手用 x x x x ||伴奏;
唱到(2)時,用 x — x x ||伴奏;
唱到(4)時,用 x — x — ||伴奏。
而第二聲部都是 1 7 6 5
3、 二聲部合唱
三、完成旋律。
師:《很久以前》中有很多的旋律是重復的,我們在創編旋律的時候也可以用。1、 分析
師:那么還有個條件,我們得看看要求創編的這一旋律是幾拍子的。看(出示),那么6/8拍的含義是?
2、 創編
師:那么,你能聽出,我彈奏的是哪一節奏嗎?
6/8 x x x x x x | x . x . ||
6/8 x x x x x x | x x x . ||
現在我們先來唱一唱第一條旋律。(跟琴模唱)
那么,下面的那條節奏就讓你們來創編了,讓其成為一條完整的旋律。
3、 交流演唱評價
四、總結下課
五、 作業:
完成課后的作業。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聽 《彼得與狼》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比較音色,音區,節奏,速度,力度,和聲等不同的音樂表現手段,進一步提高音樂的綜合能力,感受音樂形象。并感受到團結就是力量。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不同樂器的音色、音區、以及不同的演奏速度、力度和不同的音樂節奏,感受其表現的音樂形象。
教學準備:
磁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聽《彼得與狼》。
1、教材分析:
《彼得與狼》是蘇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為兒童寫的一部帶有故事朗誦的交響童話,作于1936年。這部作品內容生動有趣,在配器上發揮了各種管弦樂器的特性,以自然音響的模擬和性格化的音調,描繪了童話的故事情節和角色的動態,音樂既通俗有具有很高的藝術性,不但深受兒童們的喜愛,也引起了成人們的極大興趣。作品富有深刻的教育意義,他告訴兒童們一個普通的真理:任何貌似強大的敵人并不可怕,只要團結起來,勇敢而機智地跟它斗爭,就一定能取得勝利。
長笛在高音區演奏快速華麗的頓音和連音來表現:
小鴨,由雙簧管扁哨發出的音色來模仿似乎是鴨子的嘎嘎叫聲。
帽,由單簧管在低音區的頓音奏法來刻畫。
老爺爺,由大管獨特而又莊嚴、渾厚的低音區音色來塑造。
狼,由三支圓號吹奏出刺耳恐怖的和聲效果模擬陰森可怕的狼嚎。
彼得,由弦樂四重奏的形式和明快活潑的進行曲風格的音樂來表現。
獵人,由木管和小號吹奏的行進的曲調來刻畫。
2、欣賞重點:
感受音樂的形象,進一步了解西洋管弦樂曲的表現手法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