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哨與小狗》教學設計
第一單元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聽 《口哨與小狗》
唱 《一對好朋友》
教學目標
1、 要求學生用歡快的情緒、自然的發聲演唱歌曲《一對好朋友》。
并能背唱歌詞。
2、 能夠專注地聆聽音樂,并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教學分析
《一對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間音調改編的歌曲,一段體結構。歌曲的旋律活潑、節奏緊湊,描述了兩個孩子一塊兒放鴨、放牛,一塊兒唱著歌兒高高興興回家時的愉快情景,表現了孩子們之間真摯樸實的友誼。
《口哨與小狗》是美國作曲家普萊亞創作的一首通俗管弦樂小曲,曲調輕松、活潑,形象逼真、可愛。
教學重點
要求學生正確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附點音符和倚音的正確演唱。
教學過程
一、 聽聽想想——感受音樂
吹一吹:
請會吹口哨的學生吹幾聲,讓大家欣賞,激起學生欣賞的興趣。
聽一聽:
要求大家安靜地聆聽《口哨與小狗》全曲。
想一想: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談談自己對音樂作品的內心感受,應該用怎樣的心情表現自己的心情?
說一說:
音樂中還出現了什么聲音?出現了幾次小狗的叫聲?可以用什么樣圖形表示小狗的叫聲,還可以要求大家用嗓音模仿小狗的叫聲叫聲,并說說小狗叫聲的節奏特點是什么?
走一走:
要求學生隨著音樂表現主人與小狗散步的情景,要求腳步與音樂節奏相吻合。
二、 唱唱跳跳——享受音樂
學唱新歌《一對好朋友》
教師導語: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對好朋友,他們是誰呀?請小朋友們認真聆聽歌曲《一對好朋友》,然后告訴老師。
第一次完整地聆聽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并說一說在歌曲中有沒有聽到動物的叫聲。
第二次聆聽歌曲,聽完后要求大家模仿歌曲里鴨子和小牛的叫聲,要求節奏和歌曲節奏相吻合。
第三次聆聽歌曲,要求學生在歌曲中出現襯詞“哩嘍嘍”時,輕聲跟唱。
跟老師按歌曲節奏朗讀歌詞。
反復聆聽歌曲,要求學生小聲跟唱。
跟著伴奏音樂演唱歌曲。
請個別學生演唱歌曲。
三、 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