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的八音鐘》《打字機》(新人教五年級上冊音樂)
教學內容:管弦樂合奏《維也納的八音鐘》《打字機》教學目標:
1、在欣賞生動形象的器樂曲中獲得樂趣、更加熱愛音樂。
2、在欣賞器樂曲的過程中能逐步注意節奏、速度、力度等音樂表現要素對于塑造音樂形象的作用。
3、通過模仿學習創編,培育求新求異思維,對創編感到興趣。
教學過程:
1、導入
本節課我們要欣賞兩首非常好聽、非常生動形象的器樂曲。欣賞器樂曲,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了,大家要繼續努力、器樂曲沒有歌詞,全都靠音樂本身來表現它所敘述的內容,這就給了我們廣泛的聯想、想象的空間,但這也不是毫無根據的亂想象,因為音樂本身已經結了我們不少“信息”,例如旋律、節奏、速度、音區、節拍等都與所表現的內容有關。就速度來說,表現興奮熱烈的音樂一般都要快些,就節奏來說,表現深沉、思考的音樂一般都要疏些。例如下例a與b,a顯然更適合表現深沉、思考的情緒,而b的節奏過密,更擅于表現歡快或緊張的情緒了:
下面我們來開始欣賞,欣賞時要靜心地聽,積極地想,還要注意音樂的旋律、節奏、速度、力度等有些什么特點,經常堅持這樣來欣賞音樂,我們的音樂欣賞水平就能大大提高了。
2、欣賞管弦樂合奏《維也納的八音鐘》
從課本上的插圖談起,介紹八音鐘和維也納(學生也可參加議論)。
介紹作曲家柯達伊。
《維也納的八音鐘》是柯達伊的名作(哈里.亞諾什組曲)中的第二首,描寫哈里正在吹牛,說是自己與國王的公主到維也納王宮去游逛,看到了宮中很多的八音鐘,樂曲一開始就出現了八音齊鳴的音響,然后出現了課本中列出的主題。這個主題不時出現,但每次都有些不同,表現了八音鐘里的小人、小鳥正在歡樂地舞蹈。同學們可以想象王宮內不只一臺八音鐘,而是好幾臺,所以音樂是顯得非常熱鬧的。
欣賞音樂。
請學生談談聽后的初步感受。
復聽。提醒注意主題音樂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和課本中要求填寫的音。
單獨播放主題音樂幾遍,要求學生完成填空的練習,在這過程中應反復提示只有三個音可供選擇。(如是用簡譜填充則非常方便,如用線譜,則先要明確do’在第五線上,才能正確填寫)。
3、欣賞管弦樂合奏《打字機》
現在,打字機早就被電腦所代替,同學們很少能見到打字機了,但偶爾在舊貨市場上還能見到,教師介紹打字機.最好能找到實物帶進課堂讓學生觀察。
這首樂曲形象地描繪了打字機工作時的聲響,非常形象,十分生動。作者安德森是美國的輕音樂作曲家,他十分擅長創作形象鮮明逼真的管弦樂小品,尤其是他十分重視為兒童們創作出既好聽又生動的小曲,例如我們早已欣賞過的《跳圓舞曲的小貓》、《打切分間的小鬧鐘》等都出自他的手下。
欣賞音樂
請學生說說聽后的感受。
復聽。提醒注意回鈴的聲音和掉轉機頭的聲音,學生可自由隨音樂模仿用打字機打字的動作,動作不要求統一,但應注意合著音樂的節拍。
分組選用合適的打擊樂器隨管樂敲擊。
4、創編
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創作練習,我們先來唱一唱課本中出示的例子(即”叮鈴鈴,叮鈴鈴,快樂的歌”)。
手機的鈴聲是怎樣的呢(學生議論),手機的鈴聲是五花八門的.有的發出嘟嘟的聲響,有的與電話鈴聲相似,更多的是一段電子音樂,因此我們也可以從多方面去設計,不一定局限在“叮鈴鈴”的聲響,同樣,節奏也可以變,但是要與后面的自然連接,這就是難點,F在我們可以以同桌為組.兩人一組共同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