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第十一冊音樂教案
三、重點:感受歌曲的風格特征。
難點:歌曲《茉莉花》旋律起伏大,音域較寬,學生演唱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四、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欣賞三首民歌《茉莉花》
1、講解:《茉莉花》(鮮花調)小調類民歌,在全國流傳甚廣。因流傳地域、語言不同,各地的《茉莉花》在風格色彩上有明顯的差異,它體現了民歌的變異性。在各地流傳的《茉莉花》中,以江蘇的《茉莉花》最為著名。
2、完整欣賞江蘇民歌《茉莉花》。
3、完整欣賞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
4、完整欣賞遼寧海城民歌《茉莉花》
5、讓學生將它們進行對照比較,感受它們在風格上的差異,并初步了解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和認識民歌在流傳過程中的混融性。
6、介紹:除了上面介紹的幾首《茉莉花》外,還有山西、陜西、四川等許多地方都有以茉莉花為題的民歌,所表現的內容、歌詞大體相近,但旋律都有各自的地方風格特點。
二、欣賞歌劇《圖蘭朵特》中的《東邊升起月亮》
1、給學生講解劇情。
2、介紹作曲家的創作背景。
3、完整欣賞作品。
4、通過欣賞對比,使學生感受民歌與歌劇音樂之間所存在的差異。
三、小結。
第二課時
一、學習合唱歌曲《茉莉花》
1、 將與歌曲相關的人文地理等知識引入到教學中來,使學生能自然地進入到歌曲的情境中去體驗歌曲的風格特征。
2、 用自然和諧的聲音唱好這首歌曲。
3、讓學生在歌唱學習活動中充分感受歌曲旋律的流暢、歌詞表達的含蓄與細膩等風格特點。
4、 根據學生的嗓音條件對歌曲規定的調高作適當的調整。
5、 讓會唱這首歌的同學為大家演唱,其目的都是使學生在聽賞的過程中盡快地熟悉旋律和歌詞。
6、提示學生(尤其是在高音區)不要大聲喊叫,要講究聲音的自然、和諧。
7、合唱歌曲。
8、在熟唱歌曲的基礎上,可讓學生分小組進行活動,要求他們用不同的形式來進行表演,在參與表演活動的過程中加深對歌曲風格和情感的體驗。
二、完成綜合實踐活動。
三、小結。
第五課 神奇的童話
一、教學內容:
1、聆聽《魔法師的弟子》、《黃鶴的故事》。
2、表演《洛列萊》。
3、音樂劇《三個小和尚》的創作表演。
二、教學目標:
1、喜歡以音樂方式所描述的童話——《洛列萊》、《魔法師的弟子》和《黃鶴的故事》。樂于主動了解其創作過程、文化背景及表現形式。知道法國作曲家迪卡斯。
2、能以敘述的口吻、平靜的呼吸、有表情地齊唱或獨唱《洛列萊》。能運用不完全小節的知識劃分樂句,標記換氣記號。(可用英文演唱)。
3、聆聽《魔法師的弟子》、《黃鶴的故事》。能聽辨《魔法師的弟子》、《黃鶴的故事》的主題及主奏樂器的音色與在音樂中的表情作用。
4、能依據《三個小和尚》的故事,集體創編并表演,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承擔任務。
三、重點:欣賞《魔法師的弟子》。
難點:創作音樂劇故事。
四、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學唱歌曲《洛列萊》
1、講解歌曲的背景材料。
2、老師范唱歌曲。
3、學唱曲譜,先讓學生邊聽邊分析歌曲哪幾句大致相同,哪句完全不同,找出 一、二、四句旋律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