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第十一冊音樂教案
4、讓學生關注不完全小節與弱拍起唱,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標出換氣記號。
5、三段詞應當在演唱的情感上有所不同,讓學生學會調整自己的音色、速度、力度。由學生邊討論邊試唱,最終由自己決策。
6、英文歌詞與英語課配合學習。
二、聆聽《黃鶴的故事》
1、用節選的方法組織學生聽樂曲。如:樂曲開始的引子主題、呈示部主部和副部的主題——老馬、黃鶴,展開部官老爺主題等。
2、 鼓勵學生課后自己完整地聽樂曲。
三、小結:樂曲表現了遠離故鄉的人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第二課時
一、聆聽《魔法師的弟子》
1、借助于學生對故事梗概的了解、借助于課本中的圖畫、借助于電腦音樂課等使學生初步了解音樂的序奏、諧謔曲和結尾三部分。
2、通過反復聽和模唱諧謔曲拎水的主題:
達到能背唱的程度。
3、在每一遍聽此曲時要提出不同的問題:如拎水的主題出現過多少次?它主要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在速度、力度、音色上有什么變化?這些變化和故事情節的發展、魔法師、魔法師弟子的形象、心態有什么關系等。
4、對于疑惑不解的問題靠聆聽解決。
5、至于對作者迪卡斯的了解,讓學生自己去看書、去思考、去評論,并可提出一些指導性的問題。如:你是否喜歡這首樂曲,為什么?為什么這部樂曲被認為是最具獨創性的?
二、音樂劇《三個小和尚》的創作表演
1、用全班集體設計念經的節奏、挑水、抬水、沒水吃的節奏,分組尋找適當的音源進行表演。
例如回旋曲的主部念經都用相同的節奏:
2、邊念邊敲出木魚聲。而插部可以為甲、乙、丙三個和尚 —— 一人挑水吃、二人抬水吃、三人 沒水吃,設計不同的節奏,創作或選擇不同的樂器音色進行伴奏。
3、請三位學生扮演。主部可以全班或全組伴奏,插部則可由少數人伴奏三位學生表演。
4、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評價別人、完善創作及表演的作用。
5、如果學生不喜歡《三個小和尚》的故事,可以用其它故事、詩歌來替代。但要符合通過創作感覺體驗音樂回旋曲式結構的要求。
四、小結。
第六課 勞動的歌
一、教學內容:
1、表演《軍民大生產》、《翁嘿呀》。
2、聆聽《連連夯》、《船工號子》。
二、教學目標:
1、能夠對我國勞動號子和勞動歌曲感興趣,喜歡演唱、聆聽教材中的號子和勞動歌曲。
2、演唱《軍民大生產》和《翁嘿呀》兩首民歌,能背唱其中一首。演唱時聲音要富有彈性,能夠表現出歌曲的勞動節奏特點及樂觀情緒。
3、通過學習演唱《軍民大生產》、《翁嘿呀》和聆聽《連連夯》、《船工號子》,體驗號子和勞動歌曲的風格與特點。
4、知道勞動號子的音樂特點,初步了解勞動號子和創作勞動歌曲的關系。積極參與勞動號子的編創活動。
三、重點:知道勞動號子的音樂特點。
難點:編創勞動號子。
四、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學習演唱《軍民大生產》
1、學唱歌曲前引導學生完整地聆聽范唱錄音,以使學生對歌曲有整體性的感受,并激發其學唱歌曲的興趣。
2、用聽唱法學唱《軍民大生產》歌詞。
3、學唱中隨時激發學生的歌唱情緒、表現歌曲的情感。
4、.演唱中鼓勵學生設計演唱形式或參與表演。如:采用領唱、齊唱的形式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