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3教時)欣賞《誰來了》、歌唱《走路》、認識四分音符
第二課
上海市閔行區虹橋中心小學 蔣毛毛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誰來了》,讓學生感受音樂是怎樣表現各種動物的動作、叫聲、形態等特點的。
2.學生能用整齊、輕快的聲音歌唱《走路》;并學會用合適的動作表現兔子、烏龜、鴨子和貓的形態和特點。
3.認識四分音符;學會用兒歌及拍手、跺腳動作表現四分音符。
[課時安排]
本課用3教時完成。
第一教時:聽賞《誰來了》;學唱《走路》。
第二教時:感受認識四分音符。
第三教時:聆聽并即興表演《誰來了》;學習歌表演《走路》。
一、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感受認識四分音符。
2. 難點:用拍手、跺腳動作表現四分音符。
二、突破口
用兒歌導入,建立一拍概念;用拍手、跺腳律動作為感受掌握一拍的突破口。
認識一拍對學生來說并不困難,但是要讓學生感受和正確掌握一拍時值,并在律動中不是越來越快,這就要精心培養學生內心聽覺,要求就高了。所以在啟蒙教學時,要讓學生從說話、兒歌、拍手、跺腳到律動,一步一步進行一拍時值的訓練,才能真正掌握四分音符。
第一教時
教學內容:
1.聽賞:《誰來了》
2.學唱:〈走路〉
3.練練:u
教學過程:
1.學生聽音樂飛進教室。
2.師生問好。
3.發聲練習
⑴
⑵練練u 要求:發音自然、口型正確、聲音長而穩定。
①教師進行范唱。
②師生對唱,并讓學生用拍手表示火車“咔嚓”聲。
4.欣賞:欣賞由6首樂曲片斷組合而成的《誰來了》。
⑴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聽賞音樂,從音樂中感受不同動物的音樂形象。
⑵看著插圖或動物圖片,啟發學生想象并講出各種動物的體態、動作、叫聲的特點。
⑶邊聽邊討論,樂曲表現的是哪一種動物?用什么動作來表現?
⑷復聽時,可讓學生自選動物形象,扮演小動物,邊聽邊即興表演。
教學隨筆:
抓住學生樂于參與,樂于表現自我的心理特點,將“聽”、“想”、“動”緊緊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這樣的聽賞過程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奮點,而且能做到“點”、“面”結合,大幅度調動學生參與,真正提高音樂欣賞的能力。
5.學唱歌曲《走路》。
⑴聽賞〈誰來了〉進行談話,導入新歌。
師:小朋友,剛才火車開來了誰呀?
⑵教師范唱第一遍〈走路〉
提問:①你聽到那些小動物來了?②它們走路有什么特點?
⑶教師第三遍范唱 (請小朋友模仿小動物)
⑷學打節奏
⑸用聽唱法教唱〈走路〉
6.復習歌曲及歌表演〈上學〉
7.課堂小結
8.師生告別,下課。
第二教時
教學內容:
1.感受認識四分音符
2.復習歌曲〈〈上學〉〉
教學重點:
感受認識四分音符
教學過程:
1.學生聽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3.發聲練習
⑴
⑵練一練:u
4.從玩中認識四分音符。
⑴ 先從直觀著手感受四分音符的時值。教師走步,學生跟著節奏拍手,讓學生在活動中先感覺到四分音符似走步節奏。
⑵出示四分音符:
提問:這是什么?它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