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來跳舞
(出示“ x ”“ x ”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
生:是“走”和“跑”。
師:對,就是這兩個好朋友今天又來和我們一起玩了,不過呀,它們今天要告訴大家它們的大名。我們來看看它們真正的名字叫什么呢?
(“ x ”——四分音符;“ x ”——八分音符。)請學生跟老師讀幾遍。
然后請學生來編編節奏,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來編。(老師給出拍號)
三、欣賞《馬車夫之歌》
1、導入
師:我們小朋友變得都很好,它們兩個可高興了,所以它們決定獎勵我們小朋友,是什么呢?是一段好聽的音樂,請你聽完告訴老師你覺得這首歌曲的情緒怎么樣?
2、完整地欣賞(初聽)
初聽可以把欣賞的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歌曲的情緒、聯想歌曲的意境、并唱使用語言表達。
比如老師可以提示:指示一首動聽的云南少數民族——撒尼族的童謠,聽聽、講講,歌曲表達了什么情緒?展開聯想,想象一下歌曲描繪了怎樣的一種情景?(可以用自己的話來講。)
3、復聽
復聽時,主要幫助學生理解歌曲表現的意境、并能用適當的方式表現。
教師可以出示歌詞,用歌詞幫助學生理解歌曲。
請學生辨析,在歌曲熱烈歡快的情緒中,有無變化?變化的情緒是怎樣的?它表現了怎樣的一種情景?歌曲第一句同整個歌曲的情緒有什么區別?
啟發學生思考: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表達對歌曲主要段落“歡快熱情”情緒的感受和理解?想一想,演一演。
可以哼唱歌曲歡快段落的歌詞。出示歌曲最后一句請學生想一想:這一句如果用同歌曲開始樂句前后呼應,該用什么方法演唱?
4、表演
用簡單的舞蹈形體動作分別表現歌曲自由抒情的段落和熱情歡快的樂段。
四、師生再見
第 二 課 時
教學內容:
1、復習《馬車夫之歌》。
2、認識高音譜號以及唱名sol、mi、do。
3、學唱《乃喲乃》。
教學目標;
1、認識高音譜號以及唱名sol、mi、do,并能比較熟練地按手勢唱準音高、找準音位。
2、通過演唱土家族民歌《乃喲乃》,感受歌曲明快的舞蹈性節奏和樸實的情感。
3、初步學習用口琴吹奏這首樂曲的旋律。
教學重點:
1、學習用簡單的土家族舞步為歌曲編配舞蹈。
2、唱準sol、mi、do的音高、找準唱名sol、mi、do音位。
教學難點:
1、通過綜合性音樂活動,初步了解我國少數民族——土家族的音樂
與風俗文化。
教學準備:音樂、板書、口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 跟著《馬車夫之歌》的音樂跳舞進教室。
2、 音樂師生問好,口琴音節復習d—d’。
二、復習《馬車夫之歌》
1、欣賞時,用簡單的舞蹈形體動作分別表現歌曲自由抒情的段落和熱情歡快的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