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來跳舞
師生問好。
二、復習歌曲
第一遍:唱歌譜。
第二遍:演唱歌曲。
第三遍:有感情的、帶表演的演唱歌曲。
三、處理歌曲
老師在此介紹土家族的情況:土家族享有“花山歌海”的美譽。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土家族 愛唱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擺手歌、勞動歌、盤歌等。傳統舞蹈有“擺手舞”、“八寶銅鈴舞”、以及歌曲“茅古斯”。
樂器有嗩吶、木葉、“咚咚喹”、“打家伙”等。
他們無論是生產勞動、日常生活或是戀愛、節慶、婚喪習俗、祭祀禮儀等都有相應的歌聲。
《乃喲乃》是一首土家族的民歌,原名也叫《咚咚喹》(“咚咚喹”是土家族的單簧豎吹樂器。雖簡單卻能吹出歡快清脆的旋律,深受土家族婦女、兒童的喜歡)。
歌曲短小而精煉,蜷曲只有三個音:do、mi、sol、組成,節奏也非常簡單,但旋律清新明快又富于變化,朗朗上口,富有激情。
歌曲中的襯詞“乃喲乃”是土家族方言,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愉快、高興和爽朗”的情感表達。它形象的表現了土家族人民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質樸情感。
三、復習《馬車夫之歌》
邊聽歌曲邊用簡單的舞蹈形體動作分別表現歌曲自由抒情的段落
和熱情歡快的樂段。
四、游戲
教師可以在磁性黑板(或者地板上)畫由五條水波組成的五線譜和高音譜號,寫著字母唱名(do、mi、sol)小蝌蚪背面貼磁鐵(或者請小朋友扮演小蝌蚪)。
請學生跟著音樂唱唱、跳跳、讀讀兒歌,音樂結束,老師彈奏效do、mi、sol、的組合(順序任意),學生扮演小蝌蚪游回到自己的家(或者把音符蝌蚪放到五線譜正確的位置上);或者小朋友扮演的小蝌蚪,跳到地板上三個唱名應在的位置上。
全體或者小組一起唱,或者邀請個人唱唱由do、mi、sol、組成的
音符。
五、師生再見
學生跟著音樂跳出教室。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孤獨的牧羊人》。
2、復習《馬車夫之歌》、《乃喲乃》。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美國影片《音樂之聲》插曲——《孤獨的牧羊人》,
感受歌曲輕快活潑的情緒和童話般的生動意境。
2、通過綜合性音樂活動,初步了解我國少數民族的音樂與
風俗文化。
教學重點:
通過欣賞歌曲,感受詼諧、輕快、活潑、生動的情緒;
為歌曲創設情景,表現童話般的意境,初步培養學生音樂的理
解、想象和表演能力。
教學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