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來跳舞
為歌曲創設情景。
教學準備:音樂、板書、口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音樂進教室。
師生問號。
二、復習
1、《馬車夫之歌》,仍然用舞蹈動作來表現歌曲中不同的部分所表現的
情緒。
2、《乃喲乃》
第一遍:全體學生一起演唱。
第二遍:女生跳舞、男生演唱。
第三遍:全體學生在一起演唱。
第四遍:南身跳舞、女生演唱。
第五遍:男生和女生用不同的動作邊唱邊跳,表演歌曲。
三、欣賞
1、導入
本歌是影片《音樂之聲》的插曲,流傳很廣。
可以從欣賞影片的相關片斷開始導入新課。
老師介紹:《孤獨的牧羊人》這首歌曲選自美國影片《音樂之聲》,以約德爾調風格寫成,歌曲輕快活潑,描寫了勤勞可愛的牧羊人辛勤地勞動,他用自己嘹亮明快而動聽的歌聲表達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歌中大量運用了假聲演唱的襯詞,詼諧幽默而生動活潑,鮮明地表現了歌曲的“約德爾”風格。
《音樂之聲》原本是美國當代著名作曲家羅杰斯于1959年創作的一部音樂劇,六十年代改編成電影。
羅杰斯——美國當代著名作曲家
出生于紐約時,曾經在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音樂系學習過。他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一生共創作了四十多部音樂劇,一千多首抒情歌曲,并為九部電影和一些電視片配樂。他的歌曲富有生命力,曲調容易上口,旋律性強,令人久久難忘。羅杰斯的代表作是三部音樂劇:《音樂之聲》、《南太平洋》、《俄克拉何馬》。
約德爾調原來是一種流行于瑞士、奧地利等國家山區的民歌,曲調一般都比較活潑、高昂。
演唱是男生有時也使用假聲并交替使用真假聲,當地山村居民常用這種唱法,并稱之為“約德爾調”(yodel)。
2、初聽
欣賞電影中演唱歌曲時的場景,從這一場景中引導學生體會歌曲所表現的詼諧幽默、生動活潑的情緒。
3、復聽
請學生仔細聽辨歌曲中大量襯詞地演唱有什么特別之處?
使學生初步懂得歌曲是運用了部分假聲在演唱,并了解這就是流行于瑞士、奧地利山區的民歌風格——“約德爾調”。
4、再聽
想象歌曲描繪的情景。嘗試著用自己的話語把它編程一個動人的故事。
四、師生再見
老師請學生在《孤獨的牧羊人》的音樂中,做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快樂的心情,邊做動作邊走出教室。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
1、復聽《孤獨的牧羊人》。
2、學唱歌曲《小白船》。
教學目標:
1、用即興舞蹈動作來表現歌曲《孤獨的牧羊人》的情緒。
2、用優美抒情的的情緒唱好歌曲《小白船》,并能按范例用圖形譜畫出歌曲第二句圖譜。
教學重點:
1、用優美抒情的的情緒唱好歌曲《小白船》,并能按范例用圖形譜畫出歌曲第二句圖譜。
2、有創造性的進行綜合性歌表演。
教學難點:
有創造性的綜合性歌表演。
教學準備:音樂、板書、口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小白船》的音樂,做有創作性的舞蹈動作表現音樂的快樂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