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來跳舞
2、再次欣賞時,老師給出各種樂器,請小朋友選擇樂器為歌曲作簡單的伴奏。
三、基礎知識
1、這是一首富有童趣地配樂兒歌,既可以作為游戲的配樂,有能為認識高音譜號、五線譜以及各唱名位置創設情景。
2、把五線譜比作小河的流水;高音譜號比作小青蛙地家;把唱名“do”“mi”“sol”比作小青蛙、小蝌蚪。
3、可以請學生扮演“小青蛙”,用繩子、貼條等模仿五線譜小河,請學生扮演的小蝌蚪、小青蛙們認識各唱名位置。
四、新授《乃喲乃》
1、導入
抓住鮮明的民族特點進行,應該充分把握歌曲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激趣。
教師請學生欣賞土家族舞蹈,簡單介紹該民族特點,激發學生了解、學習的愿望。
2、示范
老師有感情地邊唱邊跳。
3、歌曲學唱
聽范唱;看來是示范舞蹈;跟老師學跳簡單的土家舞。
分組進行旋律的lu音哼唱和舞蹈展示,并交換表演。
理解歌曲“乃喲乃、乃喲嗬”的含義,數一數出現了幾次?除了襯詞以外的歌詞時哪兩句?等,幫助學生記憶歌詞。
可以用簡單的旋律線條加“跳舞的小人”等標記,標出旋律的上下起伏,幫助學生較快的掌握正確的旋律音高。
4、情感的激發
導入時教師的舞蹈、范唱要充滿感情,身心投入。
運用語言描述、媒體演示、收集資料并交流等形式,使學生充分理解土家族人民質樸、爽朗的性格,理解他們在生活和勞動中表達歡樂心情的方式——載歌載舞。
引導學生充滿感情的,用明亮的音色、上揚的音調,具有舞蹈性節奏的韻律感唱好歌曲。
5、結合前面對do、mi、sol的學習,請學生學唱這首歌曲的旋律并且嘗試用口琴吹奏旋律。
學生自主活動。
五、師生再見
老師可以請學生回家后練習土家族的舞蹈和上一節課所欣賞的維吾爾族——《馬車夫之歌》的舞蹈,感受不同民族舞蹈的不同體會。
第 三 課 時
教學內容;
1、復習《乃喲乃》。
2、處理歌曲。
3、游戲“小蝌蚪要回家”。
教學目標:
1、演唱土家族民歌《乃喲乃》,感受歌曲明快的舞蹈性節奏和
樸實的情感。
2、用明亮的聲音、爽朗歡快的情緒背唱《乃喲乃》,并學習用簡
單的土家族舞步為歌曲編配舞蹈。
3、能用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做一些簡單的節奏組合,并結合五線
譜唱名作簡單的創編和唱奏。
教學重點:
1、用明亮的聲音、爽朗歡快的情緒背唱《乃喲乃》。
2、能用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做一些簡單的節奏組合,作簡單的創
編和唱奏。
教學難點:
結合五線譜唱名作簡單的創編和唱奏。
教學準備:音樂、板書、口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歌曲《乃喲乃》邊唱邊跳進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