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第三單元兒童劇場教學設計
第三單元一、教學課題:兒童劇場二、單元簡析:
本單元設計了《音樂之聲》和《三岔口》兩個課題,分別涉及到現在比較時尚的音樂劇和傳統京劇中的啞劇表演形式。通過對兩種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對比、分析、學習,使學生在感受、體會、表演、思考等方面獲得戲劇的有關知識與技能,增進學生對戲劇藝術的熱愛,提高學生欣賞戲劇藝術的能力。三、學生素質發展目標:1、感受音樂劇《音樂之聲》片段的內涵和角色形象,了解音樂劇的特征。2、學唱音樂劇《音樂之聲》插曲《哆來咪》,體驗歌曲預約的情緒,并創編動作分角色表演。3、欣賞《音樂之聲》插曲《雪絨花》,體驗歌曲抒情優美的情緒,感受抒情性三拍子歌曲的美感,能有舞蹈、美術等藝術形式表現歌曲。4、學習和欣賞傳統京劇《三岔口》,感受和了解京劇藝術中的啞劇表演形式,對傳統京劇藝術表演有初步的認識。5、感受啞劇的基本表演特點,參照京劇《三岔口》中“矮子步”的表演,即興模仿表演劇中人物動作和情節,體驗其中的樂趣。四、教學重點、難點:1、學唱音樂劇《音樂之聲》插曲《哆來咪》,唱準英文歌詞的發音,感受歌曲的歡快情緒。2、結合歌曲情景,嘗試分角色的歌表演活動,在表演與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表演興趣和能力。 3、學唱《音樂之聲》插曲《雪絨花》,唱出抒情性三拍子歌曲的美感。4、嘗試用原版英文歌唱,提高學生多種歌唱語言的表現力。5、學習和欣賞傳統京劇《三岔口》,感受和了解京劇藝術中的啞劇表演形式,模仿“矮子步”的表演。 五、主要教學方法:1、模唱法2、示范指導法3、欣賞法4、討論交流法5、表演實踐法六、學情分析:我們欣賞的戲曲,是那么的優美,當我們沉醉戲曲時,總不免有一種想去親自表演的沖動。在這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瑪麗亞,看看她是如何帶領那 7 個活潑可愛的“小音符”在快樂中學習了音樂,也讓我們體驗一下,在傳統的戲曲中,我們是否也能找到同樣快樂的方式來學習藝術!戲劇是綜合的藝術表現形式,它包括了表演、音樂、美術、文學等各個方面,兒童劇場是藝術課系列單元的延續,通過這個平臺向同學們介紹豐富的戲劇藝術,使學生能夠體驗和感受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對世界范疇的多元藝術門類有所了解和認識。七、課時安排:3課時第1課時:音樂之聲(一)。了解音樂劇《音樂之聲〉,學唱英文歌曲《哆-來-咪》并表演。第2課時:音樂之聲(二)。學唱歌曲《雪絨花》,中英文版,并用多種演唱形式歌唱。第3課時:三岔口。欣賞傳統京劇《三岔口》,了解京劇藝術中啞劇的基本表演特點,模仿“矮子步”的表演。八、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教師教學行為
學生學習行為
設計意圖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歌 2、提醒坐姿(二)故事導入 1、師: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首先要給大家講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特拉普男爵,生活在奧地利的薩爾茨堡。在戰爭以后他失去了職位,也失去了妻子,留給他七個孩子需要照顧。有一次,他的小女兒得了風濕病,請來了修道院的瑪麗雅修女照顧她,并做他孩子們的家庭教師,瑪利亞用愛心與音樂和幾個失去母愛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在上校離家期間瑪利亞和孩子排練了合唱。孩子們用甜美、和諧的歌聲迎接上校回家,歌聲深深打動了上校,并組成了“特拉普家庭合唱團”,在各地巡回演出……后來這個真實感人的故事被拍成電影,搬上了銀幕。電影的名字叫the sound of the music《音樂之聲》,是一部非常著名的音樂劇。(三)新課教學1、播放音樂劇《音樂之聲》片段,請學生欣賞,感受音樂劇的特點。 2、師提問:同學們知道什么是音樂劇嗎?有什么特征?你還欣賞過哪些音樂。3、師小結:音樂劇是融音樂、戲劇、舞蹈于一體,通俗易懂的大眾化現代歌劇藝術。音樂劇的基本要素有劇情、有人物角色、有舞蹈、舞臺美術,最重要的是有音樂。(四)新歌教學 1、導入新歌師:《音樂之聲》是這樣一部美國著名的音樂劇,里面經典的音樂旋律深受人們喜愛,至今仍廣為流傳。其中有一首教師瑪麗亞教7個孩子唱的歌曲《哆來咪》就是經典之一。2、播放歌曲錄音,請學生欣賞。3、跟琴慢速視唱歌譜,師指導音準、節奏。4、師帶領學生分句讀英文歌詞,解決讀音,并簡單翻譯,理解個詞含義。5、用聽唱法跟琴學唱歌詞,體驗歌曲的節奏和情緒。6、結合七個音的手勢演唱歌曲,感受角色的不同音高。7、師生分別扮演瑪麗亞教師和8個角色(哆來咪發嗦啦西哆)接龍演唱歌曲。并請每個音為自己設計形象的動作。8、由學生分別扮演教師和7個孩子,進行情景歌唱表演。(五)小結 師:教師瑪麗婭用7個音符給上校7個調皮苦悶的孩子上了一堂精彩的音樂課,其實也給我們上了精彩的一課。那瑪麗亞下一次要用這7個音符教給我們的是什么歌曲呢?我們一起拭目以待!1、聽老師講述《音樂之聲》的故事介紹。1、觀看音樂劇《音樂之聲》片段,感受音樂劇的特點。2、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進行交流,認識音樂劇。交流欣賞過的音樂劇。3、聽老師小結音樂劇的含義與特點。2、欣賞歌曲《哆來咪》錄音。3、跟琴慢速視唱歌譜。4、跟老師分句讀英文歌詞,解決讀音,并簡單翻譯,理解歌詞含義。5、用聽唱法跟琴學唱歌詞,體驗歌曲的節奏和情緒。6、結合七個音的手勢演唱歌曲,感受角色的不同音高。7、分8組,與老師共同扮演瑪麗亞教師和8個角色(哆來咪發嗦啦西哆)接龍演唱歌曲。每組為自己設計形象的動作。8、由學生分別扮演教師和7個孩子,進行情景歌唱表演。故事是每個學生都喜歡的形式,用故事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通過觀看,提高學生對音樂劇的感性認識和了解。在交流、討論中了解音樂劇的含義與特點。這是一首英文歌曲,學生第一次接觸,老師應先教會學生每個字的讀音,并簡單翻譯以便學生理解歌詞含義。 通過扮演不同角色,接龍唱,感受旋律的音高,培養學生樂句順暢銜接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授課時間:3/14:五(4)、五(2) 3/15: 五(1)、五(3) 3/16: 五(5) 第2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