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第三單元兒童劇場教學設計
教師教學行為
學生學習行為
設計意圖(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歌 2、提醒坐姿(二)復習導入:1、簡要回顧《音樂之聲》的主要故事內容。談談自己對音樂劇的認識。師:上節課我們欣賞了美國一部著名音樂劇《音樂之聲》的片斷,還記得他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嗎?請你談談對音樂劇的認識。2、音樂律動:《哆來咪》。播放《音樂之聲》的插曲《哆來咪》,師生在歡快、活躍的音樂聲中,伴隨柯達依手勢和律動表現歌曲《哆來咪》。(三)新歌教學1、導入師:除了我們剛才唱的歌曲《哆來咪》,《音樂之聲》這部音樂劇中還有一首更受人們喜愛的歌曲,那就是《雪絨花》edelweiss。2、播放歌曲磁帶,感受歌曲節拍、速度、情緒。板書: 《雪絨花》拍號 速度 情緒3/4 慢速 深情地3、新歌教學(1)師彈琴范唱,請學生復聽,思考:“雪絨花”代表什么、?歌曲通過對“雪花”的贊美,表達了什么?(表達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寧的生活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2)聽琴默唱,找出歌曲的特點和難點。(分析特點,練習難點,并正音。)(3)劃拍跟琴輕聲唱詞。唱不好的地方重點練練。(4)完整地將歌詞唱一遍,師邊彈邊唱。(5)感受和理解歌曲的情感。師:這首曾獲得奧斯卡獎的歌曲在影片中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上校在瑪利亞和孩子們的盛情邀請之下,用吉他自彈自唱了這首自己最喜愛的家鄉民謠。(播放這一片段,學生感受歌曲演唱時在情緒、力度、情感等方面的特點(如沉醉、輕聲、深情等)。第二次是當法西斯侵占了奧地利,拒絕為納粹服務、決不背叛祖國的上校被迫帶領全家離開時,為家鄉的父老鄉親獻上了這首他最喜愛的歌。(播放這一片段時,引導學生感受這一場景在表達情緒、力度、情感等方面的變化(比第一次更激動人心)。可讓學生起立隨之演唱,體會影片中全體觀眾洪亮的合唱所表達出來的令人心潮澎湃的情感。4、有感情地演唱《雪絨花》,升華歌曲情感。師:現在音樂再次響起,讓我們加入上校一家,用我們熱情的歌聲表示對他們的支持和敬意吧!(1)師生有感情地共同演唱《雪絨花》。(2)引導學生分析歌曲有幾個樂句,各個樂句之間關系怎樣。讓學生用圖形或字母表示。例如:a a b a。引導學生分析歌曲中第一、第二樂句之間是句尾帶有變化的重復,第三樂句和前面形成對比,第四樂句是第二樂句的完整再現。了解和分析音樂的發展,對學生編創音樂旋律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3)學生嘗試用英文演唱歌曲。(四)歌曲延伸1、師:雪絨花是奧地利的國花,劇中的男主人公借助詠唱雪絨花,抒發自己對對祖國的一片深情,同時也表達了人民反對侵略的正義心聲和不畏強暴的必勝信念。上節課老師請大家回去也收集了一些這類題材的歌曲。你們準備得怎么樣?
2、匯報展示收集成果。(學生交流)
3、愛國主義歌曲大匯演,每一組派代表展示。
4、師生評價。
(五)小結:師:我相信,這首《雪絨花》已經深深地銘刻在大家心中了。它給這部影片帶來了豐富的情感,也讓我們重新認識到了音樂與情感的聯系。就讓我們在這優美的旋律中結束我們今天的學習吧。1、說說《音樂之聲》的主要故,事內容,談一談自己對音樂劇的認識。2、音樂律動:《哆來咪》。 伴隨柯達依手勢和律動表現歌曲《哆來咪》。1、聽老師導入2、欣賞歌曲磁帶,感受歌曲節拍、速度、情緒。3、學唱新歌(1)聽老師范唱,并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生;雪絨花代表祖國生:表達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寧的生活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2)聽琴默唱,找出歌曲的特點和難點。(分析特點,練習難點,并正音。)(3)劃拍跟琴輕聲唱詞。唱不好的地方重點練練。(4)完整地將歌詞唱一遍,師邊彈邊唱。(5)感受和理解歌曲的情感。聽老師介紹,觀看第一次出現〈雪絨花〉的片段,感受歌曲演唱時在情緒、力度、情感等方面的特點(如沉醉、輕聲、深情等)。觀看影片中第二次出現的片段,了解歌曲的意義,感受這一場景在表達情緒、力度、情感等方面的變化(比第一次更激動人心)。并起立隨之演唱,體會影片中全體觀眾洪亮的合唱所表達出來的令人心潮澎湃的情感。新課標第一網4、有感情地演唱《雪絨花》,升華歌曲情感。(1)師生有感情地共同演唱《雪絨花》。(2)分析歌曲有幾個樂句及其之間的關系,用圖形或字母表示。例如:a a b a。新課標第一網(3)學生嘗試用英文演唱歌曲。2、交流匯報收集的愛國主義歌曲。3、愛國主義歌曲大匯演,每一組派代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