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動物世界(四)
第四單元 動物世界(四)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四川童謠《螃蟹歌》和美國民歌《稻草里的火雞》,學生能夠配合歌曲進行情節(jié)表演,感受音樂中的幽默感與樂觀的態(tài)度。
2、 通過聽賞樂曲《咆哮的老狗熊》讓學生認識新樂器——大管。
●教材分析
教材選用了四川童謠《螃蟹歌》和美國民歌《稻草里的火雞》內(nèi)涵幽默的素材,讓學生從兩個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歌曲的演唱、演奏、表演中感受這些歌曲不同的風格特點,感受音樂中表現(xiàn)出來的風趣與幽默感。
《螃蟹歌》是一首活潑、風趣,富有戲劇性,又充滿生活氣息的歌曲,歌曲內(nèi)容反映了一群孩子去江邊玩耍,遇上螃蟹的情景。歌詞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地描繪了螃蟹夾人的過程;富有地方色彩,全曲富有情節(jié)性和戲劇性。歌曲的第一部分描述了螃蟹的長相形態(tài),第二部分是音樂戲劇情節(jié)的展開,描述了頑童的腳趾被螃蟹哥的“夾夾”夾住了,一方面頑童努力爭脫,要甩掉螃蟹夾,一方面螃蟹緊夾不放,從而將歌曲推向高潮。最后是頑童求螃蟹哥放了“我的腳”,意味深長,充滿幽默感。
●教學過程:
二、 學唱《螃蟹歌》
1、手影引入。教師可先做一、二個手影在幻燈機上顯示出來,讓學生說說是什么動物的手影?(后附手影圖)
2、憶唱歌曲。請學生演唱已學過的動物歌曲,如:《在農(nóng)場里》、《青蛙合唱》、《小白兔乖乖》、《唐老伯有個小農(nóng)場》、《野兔餓了》、《小毛驢》等,并表演各種動物形象。
4、 聆聽新歌。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螃蟹歌》引入新課,請學生仔細聽聽歌曲描繪的螃蟹長得什么樣?
5、朗讀歌詞。教師可先有節(jié)奏地帶讀歌詞,再讓學生根據(jù)詞義做簡易的動作并讀歌詞。
5、學唱新歌。教師播放錄音伴奏,邊唱邊表演,從自身的表演直接感染學生,使得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注意力被吸引,教師的初唱將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引發(fā)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范唱時教師最好用四川方言演唱此曲,讓學生感受詼諧、風趣的演唱風格和地方特色。學生學唱時可跟隨錄音伴奏邊做簡易動作邊演唱。教學步驟如下:①教師范唱并表演;②播放歌曲《螃蟹歌》,請學生跟唱第二樂句的反復部分;③教師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學生在第三、四樂句的反復部分模仿教師進行演唱;④師生合作演唱歌曲。學生模仿教師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教師在第三、四樂句的反復部分時加入演唱。⑤學生分組演唱。給一個小組領唱歌曲,第三、四樂句的反復部分由其余小組加入演唱。
6、形象表演。熟唱歌曲后,教師啟發(fā)學生邊唱邊表演歌曲中的音樂故事,如采用同桌二人的表演形式,一個扮演“螃蟹”和一個扮演“我”的角色做歌表演。
7、創(chuàng)編手影。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編動物“螃蟹”的手影,可以是一個人創(chuàng)編,也可以是幾個人合作創(chuàng)編。
8、自我評價。讓學生談談這節(jié)課學會了什么?
二、學唱《稻草里的火雞》
1、復習歌曲。教師可讓學生復習歌曲《螃蟹歌》后直接進入新課,引入另外一首同樣風趣幽默的動物歌曲《稻草里火雞》。復習歌曲時要求邊唱邊表演。
2、聽聽想想。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稻草里的火雞》請學生邊聽邊想:火雞是生活在哪里的一種動物?(它是屬于鳥類動物)
3、讀讀講講。教師朗讀歌詞,請學生講述歌曲中的故事情節(jié)(簡單一兩句即可)。如:一天,我的火雞突然不見了,我很著急,趕快去尋找,原來它偷偷跑到菜園里去了。于是,我叫來同伴同心協(xié)力去捉它,可惜它一看見我們便又跑到稻草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