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動物世界(四)
在這部新穎奇拔的組曲中,作者以漫畫式的筆調,運用各種樂器的音色和表情特征,惟妙惟肖地描繪出動物們滑稽的動作和可愛的形態。
《袋鼠》屬這部組曲的第六首,這段音樂用雙架鋼琴交替地演奏短促的裝飾音旋律,惟妙惟肖地表現了袋鼠歡快跳躍的情態。
《水族館》是《動物狂歡節》的第七首,這段音樂用兩架鋼琴交替地奏著輕柔的反向琶音,用長笛和小提琴演奏安詳、純凈的旋律,猶如游魚在水池中輕盈穿游,泛起層層漣漪。:
賞析:管弦樂曲《杜鵑圓舞曲》[挪]約納森曲
《杜鵑圓舞曲》的作者約納森,在眾多作曲家里,并不算一個有名的人物,只是因為有了這支樂曲,他才名傳于世。《杜鵑圓舞曲》在曲調和節奏上,都有挪威民間舞曲的風格。全曲由三個小圓舞曲組成。前面有個從弱拍開始的、節奏自由的引子,四小節。用民間豎笛吹出下行三度音:模擬杜鵑的咕咕鳴叫聲。
第一段仍以豎笛模擬杜鵑鳴叫聲的下行三度音所構成的動機為核心,運用重復、模進、變奏等手法發展而成。它以輕快、活潑的節奏和清新、流暢的旋律,描繪出一幅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美好圖景。
第二段從“6”的長顫音開始。先由長笛演奏主旋律,大提琴演奏它的對位曲調,然后,主旋律轉給小提琴來演奏。這里,主旋律中應用了許多顫音,間雜著杜鵑的鳴叫聲,好似杜鵑鳥一會飛到這個枝頭停歇;一會兒又飛到另一個枝頭高唱,進一步描繪了春天的自然美景:
第三段,先后大提琴演奏出富有歌唱性的旋律。由于運用了一系列變化半音,曲調更加新穎。
它的抒情性與前后兩段輕快、活潑的旋律形成鮮明的對比,后半部分,小提琴加入演奏主旋律。弦樂的三度和聲在這里顯得十分和諧。加上長笛摹仿杜鵑的鳴叫聲的背后襯托,使這一段音樂產生迷人的色彩。
在豎笛模仿杜鵑鳥鳴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復了一遍,最后,第一段又再現,并結束在杜鵑鳥的鳴叫聲上,與前樂曲開始時相呼應。
《杜鵑圓舞曲》由于曲調優美,音樂形象逼真,深受人們喜愛。
管弦樂曲《咆哮的狗熊》
欣賞這首曲目時教師重點應放在如何引導學生聽辨大管的演奏,并介紹新樂器——大管。
1、了解作品。教師應先很好的理解作品才能把握好作品,再通過自身的感受感應給學生,和學生一起律動。
2、師生律動。教師和學生聽著音樂自由律動,把自己聽到的感受用肢體語言表達出來。老師也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帶領學生聽賞《小狗圓舞曲》《袋鼠》《水族館》《杜鵑圓舞曲》《咆哮的老狗熊》并做教材中相應的活動與練習。如:聽到《小狗圓舞曲》中小狗咬尾巴旋轉的音樂時請學生做轉手腕的動作;聽到《袋鼠》音樂時模仿袋鼠前足短、后足長的跳躍動作;聽到《水族館》音樂時模仿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的動作;聽到《杜鵑圓舞曲》音樂時隨音樂的節奏拍手;聽到《咆哮的老狗熊》音樂時模仿老狗熊咆哮的音樂形象做律動。
3、環保教育。教育學生熱愛環境,保護小動物。保護地球生物環境,保持生態平衡。
教學反思:本單元主要通過學唱四川童謠《螃蟹歌》和美國民歌《稻草里的火雞》,學生能夠配合歌曲進行情節表演,感受音樂中的幽默感與樂觀的態度;通過聽賞樂曲《咆哮的老狗熊》讓學生認識新樂器——大管。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學習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