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烏塔》教學片斷及反思一
《烏塔》是人教版第十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講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個人漫游歐州的事。課文內容很淺顯,但所揭示的少年兒童要有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要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煉和考驗的主題是很有現實意義的。本單元訓練的重點,是要培養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教學過程]
片斷一: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想和大家聊一聊旅游的話題,你們喜歡旅游嗎?
生:喜歡!
生:我最喜歡旅游!
師:為什么?
生:旅游使我們既欣賞美景,又增長了見識,每年暑假爸爸媽媽都要帶我去旅游。
(這時,很多學生在竊竊私語,談論旅游過的地方,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之中。)
生:我不是太喜歡!
師:為什么?
生:有一次,是前年暑假吧,爸爸帶我登泰山,我一不小心滾下臺階,差點摔死了。現在想想還害 怕......
(同學們都望著她,幾個調皮蛋還笑起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生:老師,我敢一個人去旅游!
師:(很有興趣地)說說看,你都去哪些地方了?
生:四方山、艷湖公園的塔山......我覺得一個人去旅游真有趣。
師:不錯,關于旅游,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生:老師,你對旅游有什么看法?
(我剛準備進行下一個環節的教學,一個調皮的男生插嘴問道。本來我是準備在教學的最后要講個人的看法的,不料這個小家伙現在就把皮球踢給了我!同學們都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我,我只能接招了。)
師:是的,每個人對事情都會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談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大家一起交流,會使我們把事情看得更全面,認識得更清楚。說到旅游,我認為,它既可以讓我們飽覽無限風光,又能讓我們增長見識,是一舉兩得的事。
[反思:我很得意自己沒有被這個小小的意料之外搞亂陣腳,相反,我覺得老師及時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無疑是對學生的一種很好的心理支持,會與學生產生更好的心理溝通,會使課堂更和諧起來,就本節課來說,它會對學生積極踴躍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起著巨大的支持和鼓勵,隨后的教學也證明了這一點。]
片斷二:
師:烏塔,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個人漫游歐州,大家對此有什么看法?
(此問一出,全班齊刷刷地舉起了手!)
生:我特佩服烏塔的膽量!
生:烏塔真是個勇敢的小姑娘!
生:烏塔一個人漫游歐州,我好羨慕呀!
(同學們爭搶著發言,有的甚至著急地從座位上站起來了,我正想調節一下,這時第二組第三排一個平時不太發言的小女孩站起來了。)
生:老師,我覺得不太好,這樣太冒險!一個小姑娘,在異國他鄉,萬一出了危險怎么辦?
(她的聲音比較小,幾乎被同學們的熱情所淹沒,但我聽清了,有不同看法,這很好。同時,我也發現也有不少同學有類似的看法,因為我能讀懂他們的眼神,我要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
師:你有不同的看法,這很好,請你大膽地講!我知道,對于烏塔獨自一個漫游歐州,大家有不同的看法。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到課文中找到證明自己觀點的內容,十分鐘后,我們來開一次辯論會!
生:(齊)好!
[反思:我的提法馬上得到全體同學的認同,由于以前我們多次舉行過辯論賽,同學們很熟悉這種形式,所以很快地分成了正方、反方兩大陣營,然后情緒高昂地投入到課文的閱讀中。對于略讀課文,強調充分的閱讀,讀前明確目的要求,以便使孩子們能讀思結合,為進一步的學習打好基礎,這應當是一種正確的策略。本課的教學,我事先并未安排辯論賽的形式,但根據課堂實際進程,我臨時改變了教法,進行了靈活的處理,我覺得這是尊重關注學生的體現,也是而且應當是我當時惟一正確的選擇!]
片斷三:
主持人:(老師擔任)旅游可以開闊人的視野,增長人的見識。一個14歲的小姑娘獨自漫游歐州,究竟是好,還是不好?請雙方辯個究竟。
正方觀點:我們支持烏塔的行動!我方認為,獨自出游好處多多,就拿烏塔來說吧。第一,減輕了父母陪游帶來的額外時間和經濟負擔;第二,正像課文中烏塔所說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孩子們旅游的目的和興趣喜好不同,一起旅游大家都受影響;第三,更重要的是,這對烏塔今后的成長很有好處,這鍛煉了她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
反方觀點:對方辯友,我方不這么看,一個小姑娘獨自出游,這多危險啊!遇到騙子、搶劫犯等等壞人怎么辦?出現交通事故等問題怎么辦?生病了怎么辦?再說出去漫游世界可是很花錢的喲!請注意烏塔個人是個完全的消費者,那要花掉父母辛辛苦苦掙的很多錢,所以我方認為,烏塔一個獨自旅游不好。謝謝!
(他在說謝謝時,故意扮了個逗笑的扮相,惹得大家都善意地笑了。)
正方反駁:請問對方辯友,如果一朝遭蛇咬,我們非得十年怕井繩嗎?我方承認,一個人出去是存在危險的,但如果我們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就可以把危險降到最低程度,甚至可以避免危險的發生。烏塔出發前就整整做了三年的準備,她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她準備了一摞歐州各國的旅游指南,對照著看,就像老師帶我一起玩,她利用暑假打工掙錢,掙了旅游一半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