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合作伙伴——課堂的快樂主角
——課題《快樂中學習音樂》在教學中的反思作為一名從事音樂教學的工作者,我渴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受同學們崇拜和尊敬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同學們都不愿發表自己的觀點,課堂氣氛平淡,甚至有的同學還以為音樂課就是唱歌課,這樣連我自己也覺得索然無味,專職的音樂老師也名存實亡。“興趣是快樂的源泉”,經過自己的一番體會、探索和總結,在課堂教學中讓音樂“樂”起來,就必須激起同學們步入音樂殿堂的興趣。然而這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之一。
為了在新理念中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我著實費了不少腦筋。我從增長“樂趣”、提高興趣、滋長“情趣”入手,注重學生音樂創造,引導他們成為課堂的快樂主角。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語),無論是成人或是孩子,都有會樂意做有趣的事。例如在教學中用同學們自己制作的樂器帶入課堂,就是一種好的方法。首先從最簡單的拍手開始,開發出三種拍手的方法,即雙手交*實心產生常有鼓掌音色;空出手心拍手產生飽滿音色;手的拇指與中指捻指,產生單薄響亮的音色。進行“合奏”練習,形成有趣的音響效果。其次,舉辦“樂器展”,同學們用廢棄物品,做“不花錢的樂器”,也可與人合作創造,大家現場演奏、即興律動,是他們體驗合作樂趣的方式。
好動是中小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心理、生理特征,音樂教學中律動是必不可少的。音樂可以觸動人的靈感,在聽到音樂家后,人們會自然產生出打拍子、扭身體等動作,教師示范,師生互動,這就是我們所創造的律動教學。如:初中二年級教材中的《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舞曲,它的節奏歡快、熱情。教學法過程中,配以維吾爾族典型的頭和手腕動作的組合,通過移頸、頭部的搖動和豐富多變的手腕翻動、立腰旋轉,表達了歡樂、開朗、幽默的維吾爾族人民,確實可以起到活潑課堂氣氛、師生和諧相處的作用。啟發學生不由自主的投入到表演活動中去尋找樂趣,并在樂趣中掌握知識。
藝術教育還強調在情感領域中對人的心理健康的培養。初中階段的學生有很大的變化,給異性交往涂上一層神秘。因此,我專門設計了《愛的旋律》教學,首先我讓伙伴們欣賞泰坦尼克號主題曲《愿愛永恒》,感受浪漫、情味深長的旋律,從而使他們知道愛情如親情、友情一樣都是人類情感的組成部分。然后學習何炅演唱的《梔子花開》,體會作品中“光陰好像流水飛快,日日夜夜將我們的青春灌溉 ……”讓他們自我教育表現對青春的責任。然后,進行“愛”的歌曲接龍,更加深悟“愛”的不同意義,形成了同學之間友誼純潔、團結互助的風氣,也打開了男女同學正常交往的神秘。
音樂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不斷實踐的過程,是創造性活動的過程。以上這些活動中的探索,確實讓我們感受到輕松、融洽、充滿生機的課堂,而課堂的主角就是學生——我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