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怎樣的課堂——試說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困惑
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需要怎樣的課堂?學生喜歡怎樣的課堂?我們應該擁有怎樣的課堂?對這個問題思考得越多,似乎困惑越多。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困惑之一:教師一相情愿與學生多種需求之間存在著的矛盾。
通過學習新課程,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有所轉變,音樂教育關注學生的成長,關注人的發展,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但具體怎樣在課堂上實施,怎樣把它做得更好,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什么?教師在課堂上又能給予他們什么?據本人觀察,學生都喜歡唱流行歌曲,孫悟空、小燕子……是他們的最愛。我曾在課堂上問同學,你喜歡在課堂上干什么?有的說喜歡聽音樂,有的說想唱歌,更多的的回答說喜歡自己表演。那課本怎么辦?我又問。大家都不作聲了。過一會有個同學說:我們自學。教室里響起了一片哄笑聲,笑過之后,想想這個矛盾是客觀存在,不可調和的。教師總想要依據大綱、新課程標準,教材、教參、磁帶,“規范”地向學生傳授,課堂有太多的規矩、框框、拘束,而學生注重的是自己的感覺、感受,并依此為出發點,決定對音樂課的好惡,決定在音樂課上的表現。教師有時也能了解學生的需要,但感覺也不能全憑學生做主。我也在課堂嘗試讓學生自己表演,可能是組織不得法,最后也是草草收場,但我也想不出更好的既受全體學生歡迎又使老師自己滿意又完全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方法。
困惑之二:一成不變的教材和靈活多樣的教學的矛盾。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雖可能由于教學方法、形式的不同,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但教材確是至關重要。現有的音樂教材使用沿襲至今已有多年,雖也幾經修改,但變化不大,和學生、課堂、新課程都存在一定的距離,學生不喜歡,不認可。原因有這么幾點:有的歌曲題材比較老,學生很難理解、感受、學起來懵懵懂懂,提不起興趣;有的歌曲旋律不優美,不流暢,學唱起來比較拗口,學生不喜歡唱;有的創作歌曲明顯存在著一些不足,放在教材里,也不知是何緣故,費了好大的勁,學生也不容易學會;還有的教材還是用大綱的要求來設計,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且也違背了新課程的一些理念,在教學中也給我們教師出了難題,不教吧,棄置可惜,教吧,無從下手。
困惑之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滯后的教學行為的矛盾。
新課程理念成為教師教育教學的指導,給音樂教學課堂帶來了勃勃的生機和活力,但不可否認,受教材,教學方法和教學體制等各方面的影響和局限,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行為方式不同程度地滯后于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例對教材中一些音樂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是許多學生頗感頭疼的事,正是由于這樣,教師也只能*講解和灌輸,反復讀記一些概念;對教材上要求的器樂學習,由相當一部分同學還需要教師手把手地教,一味地模仿練習花費了許多的精力,但收效甚微;對一些音樂基礎較差,對音樂不感興趣的同學,不能循循善誘,缺乏恰當有效的方法,造成兩極分化;對學生由于年令所形成的個性特點和需要,缺乏足夠的認識,致使學生年級越高,對音樂的興趣越低,音樂課堂越加乏味,教師的教學也越難開展。
作為教育一線的老師,找到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教師對一些觀念和理念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其次要在實踐中正確地運用這些理念,進行實踐的檢驗,在不斷的總結、發現、交往、探討中完善對理論的認識。切忌生吞活剝,趕時髦,與人與己都無益,與學生與教育更是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