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學 隨 筆
音樂與其它學科之間內在的聯系,就不能捕捉住這種機會,學生也就會喪失一次創新的實踐。在課堂實踐中,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因勢利導,誘導學生創新。如教學《云》時,結合這首歌曲中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適宜引導學生創新。教師可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有目的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先運用直觀、感性的手段,給學生展現“水在大自然中循環”的動感畫面。隨著輕輕的背景音樂,教師如解說員般描述:“地上的小水珠受到太陽的照射以后變成水蒸汽冉冉地上升,它們越積越多,變成了云,云在空中飄呀飄呀,受到冷化作小雨點落下來!苯又.教師問:“小雨點落下來除了能澆麥田,還能澆什么?”學生的答案各不相同:蔬菜、瓜果、樹木……接著,一段極富動感的前奏音樂又一次打開了學生的想象大門,學生仔細傾聽這段音樂后,教師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感受轉化成動作表現出來。學生們感到音樂在“上升”,創編了許多優美、新穎的動作表現音樂:“花朵在綻放”,“小樹在長高”,“水蒸汽在上升”……在創編中,學生不僅學會了歌曲、懂得了雨點來自云這一科學道理,還在自然狀態下得到了創造性、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激發了學生的探索精神。
音樂作為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只有創設一種與音樂情境相和諧的環境、氣氛,才能使學生很快地進入音樂,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樂語言表達出來。創設情境的手段多種多樣,如講故事、觀看繪畫和音像資料、即興表演、運用電腦多媒體等,只要靈活運用,定能營造美好的創新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創新。
二、想象教學
想象力是人在過去知覺基礎上構建新形象的創造能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是知識的源泉! 例如我在教學歌曲《云》的練聲環節設計中,運用啟發性的語言:“閉上眼睛,想象自己變成云,身體越來越輕,往天上飄去……”引導學生運用想象進入身臨其境的云海之中。接著,讓學生選用象聲詞“嗚”“啦”“噠”來表現不同情景下的云,一位學生用輕柔的“嗚”聲來唱月光下的云;另一位學生說,陽光下的云很亮麗,云的周圍金邊環繞,用明亮、流暢的“啦”唱比較好;還有許多學生贊成表現烏云的小雨點應該用短促、有彈力的“咕”聲來唱。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嘗試了小小的創意之后,表現出來的是無比快樂的心情。教師從學生的創作、演唱、表演、實踐活動中,發現他們一點一滴的進步,使音樂學習形成良性的循環。音樂是美的,游戲是快樂的,讓孩子們在美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創造更美的音樂奇跡!
三、歌詞教學
學 隨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