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奇妙的蛋殼
設計者:浙江省寧波市第二幼兒園 胡劍紅
設計意圖:
《綱要》中提到“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雞蛋和橋都是幼兒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看似兩個完全不同的物體,之間卻存在著意想不到的科學奧秘----“薄殼結構原理”:“當力作用于蛋殼凸面時,力會沿著蛋殼表面四處分散,因此蛋殼就能承受較大的力,不易破碎;相反,當力作用于蛋殼凹面時,力就會集中于一點,蛋殼受到的力較大,容易破碎。”許多建筑物如:球型屋頂、拱形橋、隧道等就是利用了這個原理而設計建造的。
基于如此教材分析,于是我們大膽地將以往兩個獨立的科學教育材料進行聯系、整合,并通過創設生動的問題情境、提供適宜的操作材料、輔以正確的演示講解等手段,一步步地鼓勵幼兒參與發現科學現象、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一次次獲得新發現和小成功之后體驗到科學的樂趣。
本次設計尤其注重在幼兒獲得科學之快樂的同時體會科學之嚴謹。在創設的問題情境和提供給幼兒的操作材料上足以可見用意,如:可控制鉛筆下落高度的奶茶吸管、測量橋面承受力之大小的積木、控制橋面變量的卡紙等,都蘊含著對科學嚴謹性、精準性的尊重。
活動目標:
1.探索力作用于蛋殼凹面、凸面出現的不同現象。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現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學習用語言描述、簡單統計等方法來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略)
活動過程:(簡)
一、教師設疑激趣,幼兒操作感知
二、教師演示解惑,幼兒初知原理
三、教師引導遷移,幼兒運用經驗
四、教師激勵探索,幼兒比較統計
活動延伸:
1.讓幼兒通過圖片、投影觀察各種現代橋梁的建造方法,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2.引導幼兒繼續關注“薄殼結構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情況。
附:
▲故事《小雞出殼》及桌面教具操作方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