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設計:雨從哪里來(通用2篇)
大班科學活動設計:雨從哪里來 篇1
大班活動設計:雨從哪里來
作者:周健美 來源:鄒平縣長山鎮第二幼兒園
[活動目標]
1、能發現問題,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2、了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科學現象,知道雨與人們的關系。
[活動準備]
1、酒精燈、燒杯、玻璃片、三角架、火柴。2、雨的形成課件
[活動過程]
一、播放雨的形成課件,引導幼兒聽雨聲,看雨景。
小朋友們,聽聽這奇妙的聲音,問:這是什么聲音?(幼兒:雨聲)
看電腦動畫,問:這是什么景象?(幼兒:下雨)
雨從哪里來?
幼兒:從天上。
師:天上為什么會下雨?
幼兒:因為天上有云彩幼兒:因為有烏云
二、實驗探索雨的形成。
1、小實驗:用酒精燈加熱燒杯里的水,讓小朋友仔細觀察燒杯里的水,說說發現了什么?
幼兒:冒熱氣
師:這叫蒸汽水熱了就會有蒸汽,許多水蒸汽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師:你在哪里看見過水蒸發的現象?
幼兒:燒水的時候
幼兒:做飯的時候
幼兒:暖氣管道里
、
師:水變成水蒸汽跑到哪里去了?變成什么了?
幼兒:天上、
2、幼兒分組實驗:在老師的幫助下,把熱水倒在杯子里,蓋上玻璃片,讓幼兒觀察玻璃片上有什么變化。再請幼兒拿起玻璃片觀察玻璃片上的水珠流到水杯里的現象,讓幼兒說說這是為什么?
3、聽故事,《小雨點旅行記》,了解雨是怎樣形成的。
4、看課件:雨是怎樣形成的,小結雨的形成。
三、討論:下雨好不好?為什么?下雨的好處與害處,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活動延伸]
1、畫雨。
2、觀察記錄水蒸發的現象。
大班科學活動設計:雨從哪里來 篇2
一、活動名稱:雨從哪里來
二、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雨是怎樣形成的”科學現象,知道下雨前的現象以及雨與人們的關系。
2、激發幼兒發現問題,并積極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3、培養幼兒大膽推測、操作及細致觀察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課件:小雨點旅行記、雨的形成
雨點、浪花、冰雹、雪花、霧、雷、電、露珠、太陽和大風等圖片4套
四、活動過程:
。ㄒ唬氩糠郑
1、小朋友,請你們閉上眼睛聽聽是什么聲音……
。ǚ配浺簦捍蚶紫掠甑穆曇簦
2、討論:你們喜歡下雨嗎?下雨的時候,你喜歡做什么?誰知道雨是怎么來的?天上為什么會下雨嗎?
(二)、故事欣賞《小雨點旅行記》(播放課件)注意故事中的修飾性詞語
討論思考:
1、小雨點住在哪里,是誰幫助小雨點去旅行的,又是誰幫助小雨點回家的?
2、引導幼兒梳理小雨點的旅行過程,并根據故事內容對旅行過程排序。
3、適當引導幼兒注意故事中水的各種形態:小雨點在旅行過程中遇到了哪些親戚?你知道它還有哪些親戚?
(三)、加深理解雨的形成
1、聽了故事,小朋友現在知道雨是從哪里來的嗎?我們來看《雨的形成》
(播放課件——雨的形成)
2、動手操作:排一排
請幼兒按自己的理解,把用圖片把雨的形成過程排出來,并鼓勵幼兒大膽發言表述
小結:水遇熱--- 形成水蒸氣-----水蒸氣升上天-----遇冷----形成細小的云滴----小云滴相互碰撞凝結成大水滴-----當空氣再也托不住它時,就從云中落到地面,就形成了我們看見的雨
(四) 、活動延伸:下雨前的現象
1、思考:引導幼兒說說下雨前的有哪些現象
小朋友現在知道為什么會下雨了,那你們怎么才能提前知道要下雨了呢?(下雨前的征兆)
2、放課件——下雨前
3、幼兒討論,教師小結
燕子低飛要下雨,青蛙高唱要下雨
魚游水面要下雨,螞蟻搬家要下雨等
小結:生活中小朋友要注意多動腦筋,多思考,多觀察,一定能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
(五)、結束部分:欣賞歌曲《雪花和雨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