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有趣的鏡子(精選2篇)
大班科學:有趣的鏡子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鏡子的多樣性,了解各種鏡子的用途。
2、初步探索鏡面和觀察現象之間的關系,培養幼兒做觀察記錄的習慣。
3、引導幼兒關注周圍常見的事物和現象,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和好奇心。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各種鏡子:放大鏡、近視眼鏡、望遠鏡、三棱鏡、凹凸透鏡、小平面鏡等。
2、使用鏡子需要的臟水、玻璃片(顯微鏡用)、報紙、圖片等。
3、幼兒觀察記錄紙。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玩各種鏡子,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
鼓勵幼兒交流自己的發現,介紹自己玩了哪些鏡子?怎么玩的?發現了什么?
(1)鼓勵幼兒各種鏡子都去試試,想想為什么不同的鏡子看到的現象不一樣。
(2)幼兒講述自己觀察記錄的結果。
2、感受鏡子的多樣性,初步探索其原因。
3、引導幼兒繼續探索,記錄結果。
(1)啟發幼兒用不同的方法玩鏡子,如:用兩個凸透鏡放在一起秀,兩個凹透鏡放在一起看,比較其不同。指導能力弱的幼兒掌握記錄方法。
(2)幼兒講述自己新的發現。
4、根據經驗講述鏡子的用途。
(1)生活中,你在哪兒見到過這些鏡子?
(2)討論:為什么需要用鏡子?假如沒有鏡子,我們的生活、工作有什么不方便?
活動延伸:
游戲:踩光點。
鼓勵幼兒拿鏡子到陽光下玩“踩光點”游戲或使陽光反射到不同物體上,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大班科學:有趣的鏡子 篇2
班 級大班主備課 教學內容科學:有趣的鏡子教學目標:
1.感知鏡子的多樣性,了解多種鏡子的用途。
2.對周圍罕見的事物和現象感興趣。教學準備:
1.在科學活動區投放鏡子,并啟發幼兒觀察周圍生活中的鏡子。
2.師生共同收集各種鏡子:放大鏡、望遠鏡、三棱鏡、顯微鏡、凹凸透鏡、小平面鏡等。
3.收集各種鏡子的圖片,存放于電腦中。
4.實物投影儀、電腦。教學重點與難點:感知鏡子多樣性,了解鏡子用途。教學方法與手段:觀察法、演示法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幼兒活動設計意圖一、提問導入課題
小朋友,你們平時見過鏡子嗎?你見過的鏡子是什么樣的?請你來告訴大家。提取生活經驗,回答教師提問。討論交流,引起幼兒對鏡子的興趣。二、認識各種各樣的鏡子
“知道這是什么嗎?”“你在哪里看見過鏡子?”“說說你看到的鏡子”。“這些鏡子有什么用途?”(用實物投影儀分別出示平面鏡、放大鏡、凸透鏡、凹透鏡、三棱鏡)觀察并講述各種鏡子的特征,依據生活經驗說說鏡子的用途,積極主動表達。觀察鏡子,了解鏡子不同特征,啟發幼兒認真觀察、積極探索。三、補充認識幾種鏡子
“老師這里收集了一些鏡子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用電腦播放各種鏡子的圖片,讓幼兒加深印象,特別介紹沒有實物的望遠鏡和顯微鏡。)觀察各種鏡子的圖片,重點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觀察望遠鏡和顯微鏡,了解其特征和用途,彌補沒有實物的缺陷。四、實物操作
指導幼兒玩放大鏡,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放大鏡的特征,親身感受放大鏡的用途。觀察放大鏡、玩放大鏡。進一步感受放大鏡的特征及用途。五、討論交流,拓展生活經驗
1.討論:為什么需要用鏡子?假如沒有鏡子,我們的生活、工作有什么不方便?
2.你覺得哪些地方特別需要鏡子?為什么?并根據提問交流表達。結合幼兒生活內容,引導幼兒討論,進一步提升知識經驗,了解鏡子的作用。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