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家長會交流稿
@能力方面
(一)心理: (依賴、不適應)
在幼兒園里,由于幼兒教師時刻關心著孩子在園的全天活動,對孩子的照顧比較周全,孩子對老師、家長的依賴性比較大。而在學校里,老師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對孩子的生活、活動的關心會相對較小,因此最初會使孩子不易用適應,進而出現抗拒心理。
我們可以這樣做:
1、杜絕----包辦代替。
2、關于幼兒的一切物品,讓孩子自己去選擇、整理(書包、吃飯、刷牙、穿衣服)。
3、遇到事情時聽取幼兒的意見,和幼兒一起討論。
(二) 學習方面(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作業量比較大)
升入一年級后孩子的作業量可能會增多,這會讓孩子適應不了,最后就會出現孩子厭學的現象。面對這一問題;
我們可以這樣做:
1)在家長和孩子制定時間表,每天按照時間表在做事。
2)陪伴孩子學習(每天晚上30分鐘):孩子在完小任務的時候,家長要在旁邊陪伴;不要孩子在那學習、家長在那玩手機、看電視什么。也要拿出一本書來看。
3)當在家里的時候,孩子在專注的做一件事情時,不要盲目的過去打擾孩子。
4)學會適當的語言來表揚孩子、鼓勵孩子;不要大呼小叫的去叫他、喊他。
(三)自理方面
1、進入小學后,孩子不僅要盡快適應新的學習要求,還要能獨立解決原來由幼兒園老師幫助解決的許多日常生活問題。因此在入小學前關注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孩子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前提。家長要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除了會自己吃飯、穿衣、睡覺外,還要學會根據天氣的變化增減衣服,管理好自己的物品,有事大膽地說,懂得講衛生和注意保護自己等等,特別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有良好的作息習慣,做事干凈利落,不拖拉。
2、幼兒園的生活是松散型的,進入小學后,學習的模式成為課堂教育,課間休息時是充分自由的,要自己整理書包,自己喝水,自己上廁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難和問題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學習生活不能再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師,要慢慢地學會自己生存、生活、學習和勞動。孩子不僅要盡快適應新的學習要求,還要能獨立解決原來由幼兒園老師幫助解決的許多日常生活問題。因此在入小學前關注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孩子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前提。家長要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
(四)交往方面
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面臨著新的伙伴群,要使孩子順利過渡,處理好與新伙伴的關系很重要。因此在幼兒園階段就要積極地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我們可以這樣做:
1)利用周末的時間讓孩子邀請自己的好朋友相約出去玩耍。增進彼此之間的關系。
2)讓孩子與自己的好朋友通過電話聯系交流彼此的感情。
3)在幼兒園中表演區中就能鍛煉孩子的交往能力,與同伴商量角色、情景表演。
(五)安全保護自己
不用說,孩子們還小,我們的班額又大,家長一定會擔心孩子的安全,而我們看著這么多孩子最怕的也是這個,我們也想著領著孩子玩,家長理解不理解還是次要的,主要是我們也心疼孩子就怕磕著孩子,對所有孩子的安全監護是最為首要的,對此的重視程度當然也是最高的,但是家長對我們的放心和理解,更讓我們無論從感情方面還是從責任方面都會讓我們盡力照顧好每一個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