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桔子》課后反思
幼兒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桔子,有的家長還會帶自己的孩子到東山、西山去摘桔子。小朋友經(jīng)常吃桔子,但很多時候是家長剝好了給他們吃。他們很少自己動手。也很少會去觀察桔子的形狀、顏色等。所以在小班上學期“秋葉飄”這個主題中安排這樣一個活動就是源于孩子的需要。認識桔子就是一個激發(fā)孩子探究興趣的活動,我們需要通過這樣的活動,激發(fā)孩子對身邊事物的探究興趣。讓他們用自己的小眼睛去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用小小手觸摸生活中的事物,用小嘴巴來嘗一嘗、說一說這些事物的特征等。
上完認識桔子這個科學活動,我有以下幾點感想:
一、材料投放要恰當
對于科學活動來說,選材非常重要。在認識桔子這個活動中,我選擇了桔紅色的、大
的、小的、有子的、無子的桔子,帶葉子的桔子。這樣便于幼兒在探索時發(fā)現(xiàn)桔子基本特征:形狀是圓圓的,像個球。有大的,有小的。桔子的柄是短短的、小小的,它的皮有桔紅色的。摸起來滑滑的,輕輕地壓一壓、捏一捏是軟軟的。活動過后我感覺最好不要把帶葉子的桔子放在里面。讓幼兒有更多的時間來探索發(fā)現(xiàn)桔子的主要的基本特征。
二、導入活動要簡單
在這個活動中,通過與幼兒談話我們每個小朋友都吃過一種水果桔子,那你知道桔子長在哪里嗎?再出示桔子樹的圖片。并追問桔子沒有成熟之前是什么顏色?幼兒講述沒有成熟的時候桔子的皮是綠色的,漸漸地桔子的皮開始變黃了,等到桔子皮全都變成橙色時我們就可以把它摘下來了。通過圖片讓幼兒了解桔子的生長過程的意圖是比較好的,但小班的孩子年齡比較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所以小班的集體活動我們就安排15分鐘時間,所以“認識桔子”生長過的環(huán)節(jié)可以放到課前或課后的延伸環(huán)節(jié)中去。直接用“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種好吃的水果,你們猜是什么?”直接出示桔子,這樣整個活動的時間就緊湊了許多。
三、指導過程要適宜
在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桔子的顏色、外形等基本特征的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先講了自
主探索的要求:請你拿一個桔子,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說一說桔子是什么樣的?交待完要求后,讓幼兒自己運用多種感官來發(fā)現(xiàn)桔子的秘密。活動后,我覺得可以讓幼兒手中拿著桔子,然后老師來到幼兒們的中間通過動作與幼兒一起互動,讓幼兒知道如何進入探索桔子秘密的一種情境中。在引導幼兒觀察桔子的里面是什么樣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參加“桔子研討課”的老師,有的是讓幼兒自己剝掉桔子皮后進行觀察,有的教師是事先撥好一個桔子,直接讓幼兒觀察。活動后,張園長讓我們圍繞觀察桔子的里面這個環(huán)節(jié),哪一種做法更適合小班的幼兒。通過討論,我們感覺第二種做法比較適合小班年齡段的孩子。而在引導幼兒剝桔子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可以讓幼兒嘗試運用多種方法來剝桔子,可以在肚臍眼的地方扣一個洞再剝,可以從桔子的柄的地翻開始剝,可以從桔子的中間開始剝,允許幼兒有多種剝桔子的方法。
總之,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鼓勵幼兒發(fā)現(xiàn)周圍環(huán)境中有趣的事情;讓幼兒喜歡觀察,樂于動手動腦、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