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一句"老師好"的內涵
我愿意一生都奉獻給孩子,讓孩子把我心里的一切都拿走!我愛你們!我的孩子們!
3、老師,我會跳繩了
這幾天的戶外活動時間我教孩子們玩繩,小小的跳繩讓孩子們玩出了許多新花樣:雙腳跳,單腳跳,青蛙跳,卷春卷,跨繩,頂繩,鉆繩……正可謂花樣百出。盡管孩子們經常累得滿頭大汗,但他們樂此不疲。因為這是他們喜歡的游戲,既鍛煉了身體,又活躍了思維,,更重要的是讓四肢平衡能力得以提升,可謂有百利而無一害。
然而每個班中總有那么幾個不和諧的音符,有幾個孩子特別調皮。每當戶外活動的時候,我總對那幾個不會跳繩的孩子說:“看老師怎么跳,你學著跳。”可任你喊破喉嚨,他就是充耳不聞,你為了給他做示范累的滿頭大汗,他卻在那優哉游哉,我真是沒轍了。
這天,做完課間操以后,我讓孩子們玩會兒滑梯。忽然,我靈機一動,何不趁此機會給那些不會跳繩的孩子們一點動力,好讓他們快點學會跳繩呢。于是我說:“孩子們,會跳繩的去玩滑梯,不會跳繩的在一邊看其他小朋友玩。下午的戶外活動時間誰學會了跳繩,誰明天就可以玩滑梯了。”我看到那幾個不會跳繩的孩子眼神立刻暗淡了下來。
又到戶外活動時間時,我聽到了幾個欣喜的聲音,“老師,我會跳繩了。”“老師,我也會跳繩了。”“……。”我回頭一看,原先不會跳繩的幾個孩子正高興的掄著繩子跳著,像在炫耀什么似得,仿佛在說:明天我也可以玩滑梯了。
我心里一陣竊喜,看來我的方法奏效了。
由此我想到,這幾個孩子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缺乏動力。你跟他講一通大道理可能行不通,但通過一件看似很簡單事情他可能會明白很多道理。因次我們做幼兒教師的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要講究一些策略方法。
4、不要冤枉孩子
離園時間快到了,我讓孩子們收拾好自己的東西。忽然,妮可小朋友喊了起來:“老師,我的小本本不見了?不知被誰拿去了?”聽孩子這么一喊,馬上龍勝說:“是家琪拿去了,在她的書包里,我看見了”。聽孩子們這樣一說。我記起在下午活動的時候,曾記得看見家琪的桌上是有個小本本,還挺精致的,我在心里也泛起了嘀咕:“這孩子怎么就改不了呢!就喜歡拿別人的東西,說過她好多次了,近段時間沒有報告她的,我還使勁的表揚她不亂拿別人東西了,今天老毛病怎么又犯了,哎!真氣人。”
不容我多想,我把家琪叫道我面前,摸著她的頭說:“家琪,你是個乖寶寶,怎么又拿小朋友的東西了,我們不是說好了,以后不隨便拿朋友的東西嗎?”家琪抬頭看著我,大聲說:“我沒拿,是小琪給我的,我不知道是妮可的。”聽孩子這么一說,我忙詢問小琪是怎么回事,經過了解,才知道事情是這樣的。妮可把小本本送個小琪,小琪又轉手送給了家琪,妮可把這事忘了,結果就說自己的小本本不見了,就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孩子的話的確半真半假,作為老師要學習學會琢磨分析孩子的話。正確對待發生在孩子們之間的點滴事件,作出正確的判斷,不要冤枉了孩子,傷害了孩子自尊,只有這樣孩子才生活得開心舒心,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