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對待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
班里有個叫雨雨的小女孩,長得非常漂亮,白凈的皮膚,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可愛極了。
這個小女孩頭腦很聰明,計算能力很強。但我發現她有一個特點,上課別的小朋友大聲讀兒歌時,她的嘴巴基本不動,課下也不愛說話,戶外活動時,她也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樣熱愛做游戲,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呆在一邊,每次我催促她參加活動時,她不是說肚子疼就是說腿疼。
這天,又到了戶外活動的時間,我跟孩子們玩丟手絹的游戲,雨雨又悄悄的走開了,當孩子們圍成圓圈蹲下后,我走過去拉著雨雨的手:“來,雨雨,跟老師站在圓圈中間看其他孩子玩好嗎?”出乎我的意料,雨雨站在中間很活躍,一會提醒這個看后邊,一會兒提醒那個快跑,顯得很興奮。
活動后我問雨雨:“今天玩的高興嗎?。”“嗯,很高興。”“那你以前怎么不愛參加呢?”“他們總是在我耳邊大聲說話,太吵了。”喔,原來這是個喜歡安靜的小姑娘。
從那以后,我盡量安排孩子們做一些安靜的游戲,或者我抽出時間單獨和她做一些小游戲,讓她慢慢的適應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漸漸地,雨雨變了,變得愛說愛笑了,也比以前合群多了。
由此我想到,由于成長環境和家庭環境等諸方面的影響,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特點,有的孩子活潑好動一點,有的孩子內斂含蓄一點。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應該具有一雙洞悉幼兒一切的眼睛,讓每個孩子都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