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教育孩子要“對癥下藥”
最近幾天,我發現小萌每當看到我們在進行活動課時,就會上廁所。幾次三番下來,我發現:當我表情嚴肅要進行活動的時候,她就表現的很拘束,很害怕的樣子,然后就是要上廁所了。我回憶了一下,記得幾天前一次數學活動時,我因為很疲勞,見她總是學不會,一著急態度激烈的批評了她幾句,其實這是一個很乖的孩子,平時很少讓老師操心,也不會違反紀律。可能是我過激的批評傷了她的自尊心,所以她會選擇廁所,來封閉起自己。這是一個膽小又有點兒內向的孩子,所以我馬上意識到自己錯了。所以當在上課時,我會放慢語速,盡量用平和的語言說話,當我看到她局促的時候,會適當的安慰她幾句,也注意平時在班中,及時表揚她一番。生活中跟她說說悄悄話…..這樣之后,孩子開朗了起來,久違的笑容又浮現在她的小臉上了,也不會在活動前上廁所了。
生活中每個孩子因為性格不同,需要我們老師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去引導,也需要我們認真去觀察和多一些的耐心、細心的教育,我想只有這樣,才會給孩子最適合的教育,我們老師才會做“對癥下藥,藥到病除哦”!
一次偶然的機會
一個天氣晴朗的下午,我領著他們出去曬曬太陽。秋高氣爽,陣陣風吹來稍有些涼意,但在耀眼的太陽光照射下,也不覺得有多冷了。剛和孩子們圍成圈坐在運動場上 “轟隆隆……”一陣陣響聲傳過來,“哦,看,飛機,天上有飛機耶!”一個個仰著頭,那么的興奮。
飛機漸漸遠去了,但孩子們的興趣未減,我見狀,對孩子們說:“寶貝們,你們看,天上的云彩像什么呢?”
“像烏龜!” “像兔子!”
“我覺得那一朵云像香腸,彎彎的,好香,好好吃得樣子呢!”這是我們班欣悅的聲音。欣悅是我們班里最內向的一個孩子,動不動愛哭鼻子,上學如果自己忘帶什么東西也會哭。在園里很少聽見她說話的,一般只是早上來時說早上好,下午和老師再見。見她今天這么積極,我也覺得很意外,想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讓她鍛煉一下。
“恩,對咧,真的好像香腸,老師也好想吃的!”
“你再看,那邊一團一團的像什么呢?”
“棉花糖!”
“上次我姐姐給我買的棉花糖和那個很像的!”
漸漸地,欣悅開始和其他小朋友聊起來。我感到很高興,一次偶然的機會能對孩子產生的變化如此之大感到驚訝。這更加證實了生活中教育的重要性。生活中的點滴教育也必不可少,每一位教師都應當做一位思想的行動者。
集體的教育力量是無窮的
每天大課間活動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尤其是這段時間,天氣逐漸變冷,孩子們在操場上活動一下感覺正合適。
于是,我就利用大課間活動的時間教他們拍球。漸漸地,除了洪亮之外。其他孩子都學會了。于是,我把情況反饋給了家長,希望家長在家也要花點時間教孩子學會拍球,可家長根本沒有當回事,直到現在還是一個都不會拍。這樣下去可怎么行呢?
想到這里,我就跟其他小朋友借了個皮球準備再好好教他一下。我把球遞給他,可是他居然都不肯拿在手里。不管我怎么鼓勵他,他就是無動于衷。該怎么做才讓他有勇氣跨出這一步呢?輝真拿起來皮球,只見毓龍退到了幾米以外對著洪亮說:“來,你拍到我這兒來吧,別害怕。”我看到洪亮拿著皮球不知如何是好的的樣子,知道他為難了,因為他不知道該怎么拍。我看見時機已成熟,于是就走過去鼓勵他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