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教育孩子要“對癥下藥”
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心里有許多感觸:我知道洪亮和毓龍兩人的性格非常相似,都特別喜歡玩,一直是班中最令我操心的兩個孩子。也許是共同的興趣愛好吧,他倆整天在一起玩,也算是行影不離的好朋友吧。但是,他們還是有各自的優缺點,如果他們兩人在一起能揚長避短,互幫互助,或許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我何不嘗試一下呢!要知道,集體的教育力量是無窮的,同伴的影響力也是不可忽視的。
關注孩子的小便
那些膽怯、害羞、性格內向、帶有自卑感的孩子,老師更要主動和他們多接觸,多交流,多給她們一些關心和呵護,讓愛灑向每個孩子的心田。
下課后,我領小朋友去小便,回來后我用商量的語氣叫李瑞群去廁所,開始他不去甚至哭了,于是我說:“好了好了,不去了,”等他平靜了,我悄悄地告訴他:“老師只領你自己去,老師在外面等著,”他才勉強跟我來到廁所小便,我給他貼上標志,對他進行了鼓勵。以后每天我都獨自領他去廁所小便,慢慢的不用我叫他,等我和其他小朋友回來,他就自己去了,看到他的變化,我決定再進一步改變他,讓他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小便。于是再小便的時候,我跟他商量一起去,等小朋友小便完了,你再小便,他為難地點了點頭,便和小朋友一起來到廁所,趁小朋友小便的時候我趕緊告訴他,來到幼兒園,很多小朋友一起小便是很正常的,你看他們都不會害羞,再說你經常憋尿,會影響身體健康的,等下次我們和小朋友一起小便好不好,他點了點頭。
再次小便的時候,我只是微笑的看著他,沒有再去叫他,而是讓夢涵去叫他,他抬頭看看我,我朝他點了點頭,他不好意思的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來到廁所,我看他來到廁所門口又猶豫了,于是,我趕緊鼓勵他說:“李瑞群真勇敢,不要害羞,你看其他小朋友都在小便,你也去好嗎?”在我的鼓勵下,他終于走進廁所小便了。這是他入園以來第一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小便。我同小朋友們一起為他鼓掌鼓勵他,他笑了,我們都笑了。我終于放心了。他媽媽也高興地說:“老師,你真行,我放心了。”
從那以后,他漸漸適應了和小朋友一起小便,每天也會開心的和小朋友們做游戲玩玩具。我知道這是我用愛改變了他,使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