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我出了好多“汗”
實錄:
午睡起床了,孩子們一個個睡眼朦朧的從被窩里坐起來,我一個個指導幫助他們把衣服褲子穿好,并輕輕撫摸一下孩子的褲子,以檢查有沒有尿床。當我走到何子坤小朋友床邊想幫他穿褲子時,發現他的短褲濕濕的,我馬上說了一句:“何子坤你尿床啦!”何子坤:“我沒有尿床啊”難道我感覺錯誤了,我再摸了摸,并查看了他的衣服,確定他尿床了,而且衣服也濕了,我有肯定的對他說:“倪老師沒搞錯,你確實尿床了,你自己摸摸看衣服都濕了。”他摸了摸:“我真的沒尿床,這是出的汗!”我又納悶,難道我真的搞錯了,這次我掀起席子,果然在被褥上有一張大地圖:“你看,被子都濕了。”只見他小聲的說:“我真的沒尿床是出的汗。”仔細看看他,臉慢慢變紅了。我突然醒悟到,孩子是難為情了,于是我馬上說道:“今天的天氣很熱,你出了這么多的汗啊。”他笑著說:“是呀,今天很熱我出了很多的汗。”再看他的表情輕松多了。反思:在實錄中可看出,何子坤是一個懂事、敏感的孩子,當意識到自己尿床難為情的時候,他會為自己尋找一個臺階。這也許就是孩子的自尊心。在家里, 父母們常常告誡孩子要有自尊心;在學校,老師們常常教育學生要自尊、自愛、自立、自強;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聽到人們議論,說某人自尊心太強等等。可見,自尊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現象。自尊是一種評價和體驗。從心理學角度看從兩歲開始,兒童便有了自我概念,能夠描述自己的身體特征、年齡、性別和喜歡的活動;到了三四歲時,兒童能夠評價自己,并從中體驗到自豪或羞愧,于是便出現了自尊的萌芽,從這一點看,我們何子坤有了最初的自尊感,知道尿床是難為情、不好意思的,這也讓我對自己一開始的行為、言語產生了質疑。我總認為孩子還小,尿床是再正常不過了,每次有小朋友尿褲子,我總會隨意的對保育員說:阿姨,++小朋友小便在褲子里了,幫他換一下。從沒意識到這個話語在集體面前是否傷了孩子的自尊。今天,何子坤小朋友好好地給我上了一課,作為一個教師:有些話語有些行為在某些場合是否適合,有沒有顧及到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感受。看來,以后我要向智慧型的老師轉變,做一個心里有孩子,讓孩子喜歡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