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放手”,讓孩子們自由發揮
過了一年,孩子們長大了一歲,也懂事了很多,但也越來越皮了。為了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所以在常規方面抓得比較緊。 久而久之,在教學方面也有了這方面的意識,總希望孩子們可以像小學生一樣一板一眼規規矩矩的,上了幾次課之后效果并不理想,孩子們坐不住,而且回答的也是天馬行空的。但是今天上完課之后,通過兩組幼兒做的作品對比,才發現自己控制的太廣了,讓孩子失去了原本自己的想法和行為。 我上了一節《神氣的刷子》,給第一組小朋友上的時候,所有的步驟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完成,在我的指揮下,小房子做出來的效果非常好,顏色搭配和刷的效果都很好。但是太板正了,怎么看都覺得缺少點什么,與想象的不太一樣。第二天給第二組的小朋友上的時候,就改變了自己的想法,讓孩子來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我在旁輔助,雖然最后刷出來的房子有縫隙沒有第一組的勻稱,但是一面墻上不同的顏色搭配讓整座房子顯得生動立體。兩座房子擺在一起,一下就可以分辨出哪個是孩子們自己完成的。當小朋友們說第二組好看的時候,自己也從心里感到高興。 通過對比讓我明白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比如:他們在刷的時候會自己選擇顏色),而且每個孩子的動手能力不同,不能讓每個孩子都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完成。有時孩子自己完成的效果也不錯。所以適時地“放手”,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完成,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經過這次課程,發現孩子們對這節課很感興趣,誰沒有刷的都會主動告訴老師,所以在區域活動或其他美術課上都可以安排用刷子涂色,讓孩子們多動腦多動手,“放手”讓他們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