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喝水的故事
人們常說“身教重于言教”。就有這樣一位老師,班里的一個小朋友因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里馬上布滿了難聞的氣味,孩子們一個個捂起了鼻子,露出厭煩的神情。還有的在旁邊叫起來“臭死了、臭死了”,老師并沒有批評他們,也不露出厭煩的表情,耐心的幫孩子身上擦干凈一點都沒有嫌臟的表情,然后拿來簸箕、笤帚,打掃地上的嘔吐物,看到我老師默默地打掃,孩子們的小手都放了下來,一個孩子有聲地和旁邊的孩子說:“我覺得老師像媽媽一樣的。”聽了孩子的話老師由衷的高興。而更令老師欣慰的是,幾天后,又有一個孩子生病吐了,這時,孩子們不在亂叫嫌東嫌西了,有幾個懂事的孩子還馬上拿來了紙巾遞給那個嘔吐的孩子。就是老師的那種行為,潛移默化的感染著孩子,用自己的愛,自己的行為感悟他們,品德上的進步是可貴的!
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身邊經常發生,下午活動回來后,孩子們在音樂的指揮下有序地排著隊伍喝水,我蓋好琴蓋后,也走到保溫桶前倒了點開水急忙喝了起來。 “老師,你怎么不排隊就倒開水喝呀?” 我剛把水杯舉到嘴邊,就聽到了郭江龍的問話,我愣了一下,不知道該怎么來回答。“對!人多時候要排隊,不能搶先!”是啊,平時,我時常教育孩子們:喝水、洗手人多時候要排隊,不爭不搶,一個挨一個。然而,今天我自己卻違反了。我趕緊對小朋友們說:“對不起,老師做錯了,老師也排隊喝水”我立刻走到隊伍最后,排隊飲水。
由此,我深深感到:哪怕是點點滴滴小事,作為老師,也要時時處處以身作則,因為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所以,在孩子面前,我們一定要言行謹慎,以良好的形象實實在在為幼兒做出一個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