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把玩還給孩子
盡管“玩”是孩子的天性,不愛玩的孩子是不正常的,但傳統的文化和傳統觀念使我們的許多家長對“玩”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偏見和戒心,總是認為“玩”會喪志,會浪費孩子大量的學習時間,愛“玩”的孩子是沒有出息的。
其實,“玩”是素質教育的搖籃,是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最大貢獻,“玩”是孩子發現自我的橋梁,“玩”是孩子情感發育有的實踐基地,“玩”是孩子走進社會性的模擬訓練場,同時玩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工具。
例如:孩子愛玩撲克。這只是單純的玩撲克嗎?其實不然,我們知道撲克有數字,而孩子則可利用撲克上的數字玩“大吃小”。這樣既認識了數字,又發展了孩子的思維能力,還學會了在玩中學會交往等等,難道你還認為孩子玩撲克沒有用嗎?
所以把玩的權利還給孩子,把童年的幸福還給孩子,讓我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玩,高高興興地玩,快快樂樂地學,健健康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