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孩子,別哭!我當你的媽媽!
思思是個天真并且敏感的孩子。小班剛入園的時候我們就聽說她爸媽離婚了,孩子判給爸爸,平時孩子都是由奶奶和爺爺照顧。小班的一次周末活動,我們組織孩子兒歌展示,思思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兒歌——寧波童謠。那時的思思小小個兒,站在舞臺上,小腦袋一晃一晃,從她嘴巴里蹦出的一個一個寧波本土方言字標準,清晰。那可愛的摸樣讓我至今難忘。當時的她能用方言表演我們都覺得很特別,也很成功。但是孩子到了中班第二學期,當其他孩子能用完整、流暢的語言表達事情或者講故事時,思思的語言水平還是停留在原來半普通話半土話的水平。這讓我們有些擔心,也曾找到她奶奶說起這件事的時候,老人家忍不住心疼自己的孫女,說著說著就老淚縱橫。我們不忍心在奶奶面前再次提起這件事,只有暗自為思思加油。 那天和往常一樣,課后孩子們有的喝茶,有的小便。忽然,黃碩淵跑來告訴我“老師,思思哭了!”,隨著孩子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努力用手背擦眼淚的思思,她可從來都沒有哭的那么傷心。我心疼地把她抱在腿上“思思,你怎么啦”“她媽媽不要她了”黃碩淵替她回答,“是這樣嗎?告訴我”“......”思思沒有回答,只是傷心地點頭。我把她抱得緊緊的,過了一會我對思思說:“思思,沒有關系,你媽媽不要你,我來當你的媽媽”。孩子不相信地抬頭看著我,我給了她一個肯定的表情。她似乎找到了依靠,把我抱得更緊了。 中班開始,我們有講故事的環節,每個孩子每周都要為其他孩子講一個故事,每次輪到思思講故事的時候,聽著她不怎么流暢的故事情節,我們知道那是她奶奶為她編的,盡管如此,我們在她講完故事的時候還是送給她熱烈的掌聲。離婚家庭對現代社會來說已經不在少數,但是像思思這樣敏感的孩子需要我們更多的關心和愛護。愿社會上少一些離異的家庭,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