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活動《動物的影子》
設計意圖:我們都知道,動物是孩子們的好朋友,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特別是小班幼兒對動物更是充滿了好奇,因為那里有他們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動物朋友。為了激發幼兒愛動物的情感,讓幼兒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這些動物,我班進行了主題活動“可愛的動物”,在主題開展的過程中,幼兒對常見動物的名稱、外部特征和生活習性有了初步的了解。雖然幼兒對動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對一些外形特征相似的動物就有區分的困難。因此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班幼兒對“小動物”認識的已有經驗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設計了本次活動 “動物的影子”,之所以選擇“影子”是因為在戶外活動時教師捕捉到個別幼兒在太陽下關注自己的影子,于是就生成了“踩影子”的游戲,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幼兒既投入又開心。玩影子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游戲,教師緊緊抓住幼兒這一特征遷移了幼兒生成的這一內容,預設了本次活動。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從“新綱要”科學領域目標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在是注意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綱要精神,結合我班幼兒年齡特點,我制定以下目標:
在看看,講講的過程中幫助動物影子尋找相應的動物,進一步熟知了解一些動物的明顯特征。激發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重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于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把活動的難點定位于通過比較小雞和小鴨的外形,進一步熟知它們的明顯特征。總之,我確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戲之中。
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 物質上的準備 :小班幼兒極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因而在活動中,我就用多媒體課件,來激發幼兒熱烈的情緒。這種把情感與學習活動結合起來的方式,能夠使幼兒主動積極投入學習、豐富感受、陶冶情操。
? 知識上的準備:我讓幼兒在太陽下和影子做游戲,幼兒對影子已有初步的了解。。
教法與學法
根據教學目標,我采用了以下方法:運用觀察法,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活動,觀察法也是幼兒探索的基本方法,能使幼兒運用多種感官直觀、生動、具體地認識事物,提高幼兒感官的綜合活動能力及觀察、比較、判斷能力,操作法,提供給幼兒合適的材料,讓幼兒在自己的活動實踐過程中進行探索。教師運用幼兒喜愛的游戲形式,使幼兒在游戲中進行探索活動。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程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分享交流 感知特征 幼兒游戲
? 分享交流----通過問題“你喜歡什么動物?為什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幼兒再現已有經驗。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已經認識的動物名字,加深幼兒對動物的印象,激發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因為小班正是語音發展的飛躍期,所以教師在此為幼兒營造寬松的交流氛圍,鼓勵他們在集體中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在生生互動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關注個別語言表達能力弱或發音不準的幼兒及時給予幫助和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