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第一主題
活動六:不跟陌生人走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
2、模擬體驗離園情景,知道老師叫到名字,再站起來有禮貌地離園。
活動準備:
一位陌生人由其他班教師扮演,零食若干。
活動過程:
1、情景體驗:陌生人走進班里來接小朋友。
陌生人:我接毛毛和東東。
這兩位幼兒坐著不動,懷疑地看著陌生人。
陌生人:我是你們媽媽的同事,跟我走吧我把好吃的都分給你們,好嗎?
(拿出包裝漂亮的糖果、薯片等)這時毛毛和東東走向陌生人。又有幾個幼兒要陌生人手里的食品。
陌生人:還有誰想跟我走?我們還要去游樂園。ㄓ钟袃蓚幼兒跟著陌生人走)
教師:(攔。┠銈兏墒裁慈グ?你們認識她嗎?
幼兒搖搖頭。
教師:這位阿姨,你知道這些小朋友的媽媽叫什么名字?
陌生人:不知道。
教師:你知道小朋友的家住在哪里嗎?
陌生人:不知道。
教師:這位阿姨,不認識你們的媽媽,不知道你們的家住在哪里,你們還跟她走嗎?
幼兒:不能(小朋友紛紛走回了自己的坐位)。
2、提問引導:
教師:為什么不能跟她走呢?
幼兒:她不認識我的媽媽。
幼兒:她不認識我的家。
幼兒:我媽媽說:壞人會把小孩賣到農村,不讓回家。
教師:阿姨要是給你們糖吃,你跟她走嗎?
幼兒:不走。
幼兒:好吃的東西可能有毒藥。
教師:阿姨帶你們去游樂場玩,你去嗎?
幼兒:不去。
3、小結
教師:不認識的人就是陌生人。陌生人來接時千萬不要跟她走。如果陌生人
拿出好吃的,要帶我們去游樂場玩,我們也不要跟著走,我們要等誰來接才走呢?
幼兒:等爸爸、媽媽來接。
教師:對!只有等到爸爸媽媽或家里人來接才能走,爸爸媽媽沒來的時候不
要急,要跟老師在一起。如果爸爸媽媽都來接時,你們也不要急,要等老師看到
你的爸爸媽媽后,叫到你的名字才能離開座位去找爸爸媽媽。
4、教師自然引出兒歌《媽媽沒來我不急》,引導幼兒一起朗誦。
5、幼兒模擬體驗離園情景,等教師叫到名字后才能站起來離開位置,自然
走到操場里游戲,活動自然結束。
附兒歌:
《媽媽沒來我不急》
幼兒園,大門開,爸爸媽媽都來接。
毛毛媽媽沒有來,急得毛毛哭起來。
陌生人,走過來,千萬不要去理睬。
別亂跑,慢等待,爸爸媽媽一定來。
反思: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意外傷害已成為世界各國0-14歲兒童的第一大“殺手”。全國每年約有20多萬兒童失蹤,目前仍然沒有放棄尋找的案件逾60萬件。因此,兒童意外傷害已不僅僅是一個醫療衛生問題,還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生命不能輪回,對我國獨生子女家庭來說,無論是意外死亡還是傷殘,都是無法接受的打擊和難以解除的永久傷害。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1.讓幼兒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跟陌生人走。2.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在活動中,教師設置了一些情景表演,讓幼兒了解什么是陌生人,并參與表演,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并能在危險來臨時,有一些簡單的自我保護能力。在活動中,老師化裝成陌生人,說要帶他們去找媽媽時,大部分幼兒搖頭拒絕,有的幼兒干脆就把頭轉過去,不說話。當“陌生人”說要給他們糖吃時,他們有些猶豫,但旁邊的小朋友提醒道:不能吃,他是壞人。所以,他們就放棄了。但是,陌生人說要買冰激凌時,所有的小朋友都抵擋不住誘惑,同意和陌生人走;顒舆M行到這時,我也忍不住要笑了,原來不是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了,而是誘惑沒到位。這時教師一定要嚴肅的告訴幼兒,陌生人買的東西,不管是什么都不能吃,也不能跟他去。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是一個長期工程,需要我們耐心細致的去做,讓孩子們學會自我保護,使得他們身邊的危險無所遁形,為年輕嬌嫩的生命保駕護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