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律活動
(評析:太陽公公作為一個情景,使幼兒在身臨其境,不知不覺中進行了學習和鞏固,教學過程生動活潑,不生硬。)
三、活動評價
首先從幼兒興趣出發,精心選材,所以幼兒對該活動非常感興趣。他們以鵝的角色積極參與,身臨其境,表現出愉快的情緒。
整個活動在構思、設計、教學程序、組織形式上都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將幼兒一貫的模仿學習變為創造性學習,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積極性、創造性。
整個活動中,教師以肯定的目光、微笑的神態、贊許的語言鼓勵幼兒積極探索,積極創造,以好朋友的口吻和他們交流,激發幼兒興趣,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整個教學過程動靜交替,讓幼兒在活動中沒有壓力和疲勞,感到輕松自如,留下愉快的情緒,體驗了創造的快樂。
大班歌唱活動小熊過橋
教學目標:
1.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學唱歌曲,并初步唱出歌曲中不同的節拍感覺。
2.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運用臉部表情和動作與他人交往。
3.喜歡單獨表演和與同伴合作表演的興趣,體驗在歌表演中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已學會兒歌《小熊過橋》。(兒歌內容與歌詞相同)
2.歌曲磁帶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復習兒歌《小熊過橋》
1.幼兒集體念兒歌。
師:上次我們學過一首《小熊過橋》的兒歌,現在我們來一起念一念。
2.分角色念兒歌。
幼兒扮演小熊,老師扮演熊媽媽,進行分角色念兒歌。
二、幼兒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礎上,初步學習歌曲。
1.幼兒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用心中默念歌詞的方法,嘗試進行詞曲匹配。
師:現在我們一邊仔細地聽音樂,一邊在心里跟著音樂節奏把歌詞念出來。
2.幼兒跟隨音樂旋律,嘗試小聲演唱整首歌曲。
3.老師引導幼兒創編兩個簡單的動作,分別表示小熊害怕時的樣子和小熊勇敢的樣子。
師:想想小熊開始過橋很害怕,臉部表情怎樣,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小熊經過媽媽的鼓勵勇敢地過了橋,又可以用什么動作和表情來表現?
4.幼兒剛加入創編的兩個動作演唱歌曲,老師也同時做這兩個動作,以不斷地提示幼兒用與歌詞想匹配的情緒來演唱歌曲。
三、學習歌表演《小熊過橋》
1.幼兒在座位上和老師合作進行歌表演,老師引導幼兒用面部表情更好地配合表演動作。
師:你們愿意扮演熊媽媽還是熊寶寶?
2.請兩名幼兒分別扮演兩個角色進行歌表演。
老師創設表演情境,在地上畫上兩條直線表示小橋,“小熊”從直線的一端開始,在兩條直線中間走動,表示正在過橋,“熊媽媽”站在兩條線的另一端進行表演。
3.請個別幼兒表演,并組織幼兒進行評價,說出他們表演中的優缺點
4.全班幼兒兩兩結伴站散點,兩個兩個地分別扮演小熊和熊媽媽,進行歌表演。
四、活動結束及延伸
老師引導幼兒反思,你覺得自己今天表演得好嗎?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們的表演更出色?讓幼兒主動認識到表情和動作在歌表演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