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色蝸牛》
活動名稱
《變色蝸牛》
活動背景
《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
利用圖書和繪畫,引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培養前閱讀的技能。”幼兒進入中班后,個性特征有了更為明顯的發展與表現:他們的合作意識逐漸增強,閱讀興趣顯著提高,創造欲望比較強烈,擅用繪畫等方式反映自己的所想。因此,簡單的故事繪本非常適合、也特別吸引中班幼兒。《變色蝸牛》取材于托班的一個的小故事,主要描述了小蝸牛吃了不同顏色的食物會變色的過程,內容簡單有趣,語句具有典型的反復性,十分適合中班幼兒進行仿編。于是,我將這個故事用圖格的形式進行演變,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看圖格講述故事(重點),并初步嘗試用圖格的形式進行故事的仿編(難點)。
2、感知幾種不同的色彩,體驗自制故事圖卡的快樂和成功。
活動準備
師:大圖片(各種顏色的蝸牛、水果、蔬菜),方正奧思課件,電腦視頻
幼:人手一份七行三列格子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
幼兒活動
1、開始部分:以幼兒喜歡的猜謎活動進入活動主題,引起幼兒興趣。
(1)我來看看我們班小朋友聰不聰明,今天朱老師請你們猜個謎語,仔細聽。“名字叫做牛,不會拉犁頭,說它力氣小,背著房子走”,請猜一個動物。
(2)小朋友們真是聰明,那么朱老師還想請你們猜猜,小蝸牛喜歡吃什么?
(3)今天朱老師給小朋友們欣賞一個故事《變色蝸牛》,你們想想看故事里面的小蝸牛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請幼兒討論,發言)讓我們來聽聽故事吧!
(1)幼兒對猜謎語很感興趣,幼兒的注意力被深深地吸引過來。
(2)幼兒的思維非常開闊,可以進行無限的想象。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的面很廣:“蝸牛喜歡吃泥巴”,“我覺得蝸牛喜歡吃葡萄,因為我喜歡吃葡萄”,“我想小蝸牛喜歡吃青菜”。
(3) 教師很自然的引入主題故事《變色蝸牛》,幼兒對故事內容進行初步猜測。
2、基本部分:
(1)幼兒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
那么讓我們來仔細聽聽故事到底說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吧!
(2)教師根據故事內容進行提問。
a.小蝸牛想去干什么?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b.小蝸牛第一次想吃什么?變成了什么?
c. 小蝸牛第二次想吃什么?變成了什么?
d. 小蝸牛第三次想吃什么?變成了什么?
(3)幼兒跟著老師復述故事。
小朋友回答的真好,現在請小朋友跟著我一起說說這個有趣的故事吧!
(4)根據圖格講故事。
a.我發現我們班小朋友記得還不是很好,用什么辦法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記住故事內容呢?(幼兒回答)剛才小朋友說的都沒有錯,但是我們還不會寫太多的字,有時候故事的內容太多,我們來不及把它們全都畫下來,怎么辦呢?今天我來告訴你們一個更好更快的方法,你們想不想知道?(轉黑板)問:你看到了什么?(圖)還有呢?對了,今天朱老師就是要用這個圖格的形式幫助小朋友更好的記住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試試:故事《變色蝸牛》 b.幼兒自己手指著圖卡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