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活動:空氣娃娃在哪里
活動設計背景
《綱要》上指出:“讓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幼兒探究、實驗,對事物變化發展的過程感興趣,積極嘗試用簡單的認知方法發現、解決問題。”本活動選取幼兒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空氣作為載體,讓他們運用多種感官感覺空氣的存在。通過實際感受,知道空氣是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條件,以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索興趣。同時,通過變廢為寶的活動,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及動手操作能力。本活動的教學重點是激發幼兒對科學實驗的探究興趣,難點是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及動手能力。
教學中,教師為幼兒提供盡可能多的操作材料和探索、嘗試的機會,每一環節都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實驗材料,使每個幼兒都能積極地參與活動,無拘無束地參與討論,大膽嘗試,獲得經驗。
活動目標
1. 通過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知道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2.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提高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
3.加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知空氣
教學難點:了解空氣
活動準備
空箱子一個,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塑料袋、氣球、吸管、口杯等實驗材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律動,幼兒聽音樂《十個印第安人》自由做動作進入活動室。
(二)基本部分,引導幼兒認識空氣。
1、空氣的特點。
教師通過做游戲請幼兒用鼻子聞一聞,耳朵聽一聽,小手摸一摸,然后說一說禮物的特點,請大家來猜一猜,這個箱子里邊到底裝的是什么禮物?
小結:空氣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
2、了解空氣的作用,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1) 請幼兒閉上自己的嘴,并用小手捏住鼻子,問幼兒有什么感覺,為什么?(憋得喘不上氣來,因為我們的身體里沒有空氣。)
2) 請幼兒做深呼吸再閉緊嘴,捏住鼻子,問幼兒有什么感受?為什么?(這次我們能堅持一會了,不是那么憋的荒了,因為我們肚子里吸進空氣了。)
還有哪些東西離不開空氣呢?(動植物)
3、空氣在哪里。
老師激發幼兒興趣:“小朋友們知道的真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和空氣玩一玩游戲,好不好?”
“可是空氣在哪里呢?誰知道?”
1) 幼兒自由發言。師小結:其實空氣無處不在,到處都是,現在我們想辦法把空氣裝起來。
2)教師給幼兒提供教材(氣球、塑料袋、吸管、口杯等)讓幼兒找空氣,并把它裝起來。
3)用吸管對著手吹,告知幼兒空氣還是流動的,這就叫做風。
4)幼兒交流:還有什么東西可以裝空氣?(瓶子可以裝空氣、輪子有空氣、衣服兜里有空氣等等)
小結: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三)結束部分。
《空氣娃娃》的制作
方法:把塑料袋裝進空氣打結,做娃娃頭;用口杯做娃娃身體;用吸管做娃娃尾巴;用準備好的圖形做娃娃的耳朵、眼睛、鼻子、嘴 。
活動延伸:
幼兒和家長共同給空氣娃娃設計一件漂亮的衣服。
這節課是我參加國培所上的一節公開課。幼兒是從培訓所在地幼兒園找的大班的孩子,課堂上幼兒很興奮,參與也很積極。幼兒通過看、聽、聞、做對空氣有了新的認識、了解。在空氣娃娃的制作中,也懂得了廢物利用。這節公開課得到了老師和其他學員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