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活動《好玩的洞洞》(精選4篇)
中班科學活動《好玩的洞洞》 篇1
設計意圖:
生活中,洞洞隨處可見,家里、學校、馬路上,自己的身上都會有,對孩子來說一點不陌生,孩子對他們其實是充滿著好奇和探索的欲望。為了滿足孩子的需要,讓他們用眼睛多觀察自己周圍的一些事物和現象,了解其用途,于是,我設計了這個活動。旨在通過活動的開展引起幼兒對周圍現象的興趣,提升幼兒對洞洞的認識。同時,激發幼兒的創造愿望,嘗試用身體變出洞洞,并體驗玩洞洞的樂趣。
活動目標:
一、尋找身邊的洞洞,知道其作用,能用適當的語言表達;
二、 能夠借助身體,探究出各種不同的洞洞;
三、體驗與同伴一起找洞洞、變洞洞的樂趣。
活動重點:
尋找身邊的洞洞,知道其作用。
活動難點:
借助身體探究各種不同的洞洞。
活動準備:
毛毛蟲、白紙、皮球
活動過程:
一、出示毛毛蟲,引出活動內容
教師:這是一只喜歡鉆洞洞的毛毛蟲,請小朋友用這張白紙為他鉆出一個洞洞來(請幼兒討論應該怎么做)
二、尋找自身及生活中的洞洞,了解其作用
1、尋找自己身上的洞洞
教師:我們也來玩個找洞洞的游戲,請大家先找找我們臉上有那些洞洞?他們有什么作用?
1)、尋找臉上的洞洞
2)、尋找身上的洞洞。
小結:其實,我們身上從頭到腳可以找到很多洞洞,這些洞洞有的大,有的小,都有用處。
2、尋找生活中的洞洞
教師:除了我們身上有洞洞,你在我們生活中有沒有發現過洞洞?他有什么作用?
三、借助身體,探究變出洞洞的方法
1、用小手變洞洞
“小手小手變變變,變出一個洞洞來,毛毛蟲,毛毛蟲,鉆鉆鉆”
2、用肢體變洞洞
“小手小腿變變變,變出一個洞洞來,皮球,皮球,鉆鉆鉆”
3、與他人合作變洞洞
四、延伸活動
發現生活中更多的洞洞及它們的作用
中班科學活動《好玩的洞洞》 篇2
各位家長,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加我們的“家長開放活動”。今天我所開展的活動是科學活動《好玩的洞洞》,首先我來說說我為什么會選擇這個活動,大家都知道洞洞是隨處可見的家里,幼兒園,馬路上,公園以及自己身上,通過今天這個活動讓我們小班的孩子們用眼睛多觀察自己周圍的一些東西,引起他們對周圍現象的興趣,幫孩子略微的梳理一下這些洞洞。雖然大小、形狀不同,但是都是有用處的。在整個活動中,我們還滲透了安全教育,讓幼兒知道哪些洞洞可以玩,哪些洞洞有危險。
在活動中,我還運用了各種教學法
1、 演示法
我運用了魔術來引題,通過這個魔術,讓幼兒通過老師撕紙的簡單的操作直觀的感受洞洞。
2、 發現探究法
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動,我安排了兩次嘗試,第一次讓幼兒尋找,哪些地方有洞洞,培養幼兒的觀察習慣。第二次“超級變變變”讓幼兒想辦法讓小球鉆過,培養幼兒的創造努力。
3、 游戲法。
小班的幼兒精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好動是他們的突出特點,通過超級變變變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體會快樂。
中班科學活動《好玩的洞洞》 篇3
一、說設計意圖
洞洞隨處可見,家里,學校,馬路上,公園,自己身上通過這個活動讓小班的孩子們用眼睛多觀察自己周圍的一些東西,引起他對周圍現象的興趣,幫孩子略微的梳理一下這些洞洞,雖然大小,形狀不同,但是都是有用處的。這個環節活動是一個探索,螞蟻的洞,老虎的洞,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洞,有一種趣味在里面,然后進行一個探索。
二、說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講講自己發現的各種洞洞,體驗和老師、同伴一起找洞的樂趣。
2.培養思維的發散能力。
3.初步嘗試能夠合作解決問題。
根據活動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定位于:認識身邊的洞洞。為此,我作了以下的準備:襪子,皮球、紙、剪刀。
三、說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痹诒敬位顒又校疫采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采用的教法有:
1演示法
通過小魔術,讓幼兒通過老師剪刀的簡單的操作直觀的感受洞洞。
2、發現探究法
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動,我安排了兩次嘗試,第一次讓幼兒尋找,那些地方有洞洞,培養幼兒的觀察習慣;第二次超級變變變,讓幼兒想辦法讓小球鉆過,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3、游戲法
小班的幼兒精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好動是他們的突出特點,通過超級變變變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體會快樂。
四、說學法
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讓幼兒不斷的觀察發現,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與此同時讓幼兒學會與小伙伴們合作。
五、教學過程:
我采用了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導入活動——發現身邊的洞洞——和洞洞做游戲
1.導入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活動的最開始我使用變魔術的形式,激發幼兒的學習東東的興趣,為下一環節打下基礎,并落實了第一個目標。
2.學習活動。
通過自主探索,說一說,主要認識身體讓的各種洞洞,簡單了解每個洞洞都有自己的作用。
3、游戲活動。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在超級變變變中,讓幼兒一邊游戲,一邊利用自己身體變化出各種洞洞。
六、說活動評價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節都是圍繞洞洞來進行。本次活動,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洞洞的樂趣。
中班科學活動《好玩的洞洞》 篇4
1.7日,我參加了新華僑教育集團青年教師賽課活動,雖然只有20分鐘的展示時間,但是在準備的三周中,我和指導老師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終于我不負眾望較好的完成了這次任務。
《好玩的洞洞》是一節有趣的科學課,通過讓孩子自由探索發現各種洞洞,體驗和老師,同伴一起找洞洞的樂趣。一開始,我已話題導入,問孩子們是否見過洞洞,洞洞是什么樣子的?首先我在教室里布置了很多關于洞洞的物品,比如說衣服架子、洞洞鞋、海螺、透明膠帶、筆筒等各種都是關于有洞洞的物體,吸引了孩子的眼球,我請小朋友自由的探索發現洞洞,接著讓孩子任意挑一個自己喜歡的“洞洞”回位置上,這邊我發現了不足,給孩子玩的時間太少,孩子探索的過程中,出現了一點障礙,沒有及時的去發現。接著,孩子們坐下來開始跟我一起來探索洞洞在哪里,孩子們基本上都找到了洞洞的所在?偨Y,有的洞洞是可以穿過去的,有的洞洞是可以放東西,還有的洞洞是可以鉆進去再鉆出來的。接著我用ppt導入給孩子們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洞洞,舉了兩個列子,一個是小螞蟻的洞穴,是可以鉆出來再鉆出去的;一個是小橋的橋洞,是可以游過去再游過來。我已這樣的方式為下面跟孩子說說身體上的洞洞做了鋪墊,“除了生活中有這么多的洞洞以外,小朋友的身上也有很多洞洞呢”并進行了小結(吃飯、看東西、呼吸、聽聲音、和媽媽連在一起的洞洞)。這些洞洞都是有作用的,并且還可以和洞洞玩好玩的游戲呢。
最后和孩子們一起玩鉆洞洞的游戲,首先是乒乓球,讓小朋友們在教室里找一個洞洞,讓他可以鉆過去;其次是皮球,用自己的身體變成一個大洞洞,讓皮球鉆過去;最后是大羊角球,讓寶寶們變成一個更大的洞洞,讓羊角球鉆過去,活動結束。
從這次活動中,看的出孩子很喜歡玩這樣子的游戲,能從活動中找出樂趣,在本次活動中,我發現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游戲過程中,讓孩子們玩的時間太少,并且該玩的地方沒有玩,比如說孩子們在拿到洞洞回位置上的時候,問孩子們你們找的洞洞在哪里,指給我看一看,這些提問,我沒有讓已他們的方式告訴我,洞洞在哪里,在這個地方我可以跟孩子們稍微去探索一下,玩一玩洞洞是可以鉆的還是可以放東西的,讓孩子對洞洞的認識更加的明顯。不該玩的地方浪費很多時間;比如說時間沒有對的上,超出了給小班上課的時間,多了五分鐘,其次,在活動中,給孩子認識身體上的洞洞的時候,孩子說出了很多,唯獨沒有找出肚臍上有洞洞,并且我沒有及時的發現,孩子在說出沒有見到洞洞的時候,我應該很快找出一個孩子示范給其他小朋友看一下,肚子上面是有一個洞洞的,并且沒有說出在找出洞洞的同時讓孩子們注意,要對身體上的這些洞洞保持健康,比如說眼睛,應該要保護他不能讓他受到傷害之類的,沒有及時的告訴孩子們“洞洞”也是需要保護的。
這次活動,我發現了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提高的地方的很多,課堂的隨機能力也需要加強,相信在新華僑這個大家庭里,在前輩們的指導下,我會繼續努力,在幼教事業上奉獻我無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