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教學活動實錄——杯子
活動產(chǎn)生的背景:
隨著新《綱要》的頒布,和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幼兒科學教育實踐中,老師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應該注重保護幼兒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發(fā)展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親身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幼兒樂于探究和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的態(tài)度。而不是簡單的“是這樣的”、“那是什么”的科學知識的傳授。其實,早在上個世紀我們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獨特精深的“教學做合一”的思想。他認為:“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幼兒。從先生對幼兒的關(guān)系說:做便是教;從幼兒對先生的關(guān)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幼兒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由此可見,以“做”為中心的“教學做合一”理論與皮亞杰的建構(gòu)主義認知理論、瑞吉歐方案教學模式、“做中學”教學模式所體現(xiàn)的理念都是相通的。
方案教學活動“杯子”的產(chǎn)生源自于課間休息時孩子們對我剛換的新杯子的興趣,“沙老師,你的杯子真漂亮”、“你看,上面有水果”、“沙老師,你喝的是菊花茶對嗎?”、“你的杯子外面為什么有黃色的塑料圈?”……小小的杯子竟引起了孩子們濃厚的興趣,面對孩子們好奇的眼睛,仔細想想,杯子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探索的地方(如材質(zhì)、容量、裝飾、飲料等等)。讓幼兒的科學活動從生活中的事物著手,從身邊開始,既能引導幼兒關(guān)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常見的事,通過一些簡單地操作探索活動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又有益于保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勤于實踐和探索。
我們的活動就從介紹杯子開始——
活動實錄:
一、哪個保溫?
在活動前期,我們發(fā)動孩子和家長,收集了很多種杯子。
活動的第一天從認識各種杯子開始,當孩子們圍坐在杯子展示區(qū)前時,各種各樣的杯子一下子引起了他們探究的欲望。孩子們迫不及待地看看這個,摸摸那個,相互交流了起來。
“沙老師,這是紫砂杯,你聽,有砂的聲音。”朱夷凡一邊用杯子磨著杯托一邊讓我聽。
“你看,我的杯子里面有星星,還有小亮片,最漂亮了。”浩浩晃動著手里的杯子向同伴炫耀。
“我的杯子象一只奶牛,有四條腿。”
“你看我的這個變魔術(shù)杯。”陳芷欣說著打開她的旅行杯,原本扁扁的盒子里一下子彈出一個杯子來。
“你看,我的杯子能吸住勺子。”原來是個磁化杯。
“周康淳,我的這個是保溫杯。”肖書恒舉起自己的保溫杯說。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問。
“我的杯子很厚,熱氣就跑不出來。” 肖書恒說。
“不是的,我的這個才是保溫杯。”周康淳拿起了自己的磁化杯說。
聽了他們的爭論我故意很迷惑的樣子:“哎呀,兩個都是重重的,厚厚的,到底哪個是保溫杯呢?請小朋友幫我們出出主意吧。”
肖燁說:“它們都不是保溫杯,因為它們沒有插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