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隨筆:媽媽,我想天天贏
入園第一天,每個寶寶都可以帶一個毛絨玩具,麥苗選擇了心愛的米老鼠。恰好,同學(xué)嫻嫻抱的也是米老鼠,一模一樣,但大小幾乎是麥苗的兩倍。
老師說:“麥苗,你的這個小,是寶寶。嫻嫻的大,是媽媽。”麥苗滿臉不高興地說:“不,我的大。”
老師蹲下來,指著米老鼠說:“麥苗,你看,是嫻嫻的大,你的小。”麥苗更不高興了:“就是我的大。”
老師無奈地沖我笑了笑,我也覺得尷尬,只好轉(zhuǎn)移話題。
以麥苗的認知,當(dāng)然知道什么是大和小,只是不愿意承認罷了。回家以后,我問麥苗:“玩具大有大的好,大的醒目漂亮;小也有小的好,小的精致,抱著方便。你為什么不讓老師說你的米老鼠小呢?”麥苗想了想,和我聊了一會兒,確認并非什么東西都是大的好,這才肯承認自己的小。
3歲前后,麥苗特別喜歡和我玩爭搶東西的游戲。“媽媽,我們倆搶東西吧。”麥苗一邊說著,一邊把玩具遞給我。吭哧吭哧,小家伙使出全身力氣。我一松手,她險些摔倒,隨即喜笑顏開,大呼“我贏了,我贏了”。
有時,我故意不讓她贏。小家伙就會瞪眼、噘嘴,伸出小手要打我,甚至委屈得直哭:“媽媽,我想天天贏。”我把她摟在懷里,安慰道:“麥苗,玩游戲就是這樣,總會有輸有贏啊,一直贏就沒意思了!”“不,有意思!”小家伙抹著眼淚,仍不服輸?shù)乩p著我繼續(xù)玩。若是再輸,依舊哭鼻子。
盡管很不愿意面對,但是不得不承認,麥苗是個好勝心強的孩子。這究竟是優(yōu)點,還是缺點?
好勝心強,意味著有較強的競爭意識。在應(yīng)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下,似乎并不是一件壞事。小升初、中考、高考,處處都是賽場,一路過關(guān)斬將,奮勇拼搏,只有攢著一股不服輸?shù)膭艃海挪恢劣跅壖滓繁⒁粩⊥康亍3跞肷鐣瑑?yōu)勝劣汰,更是需要不斷增強實力,才能脫穎而出,從而謀求一個職位。
人生初期,“贏”是那么重要,它意味著生存。
這聽起來很殘酷,是嗎?當(dāng)然不是,青春年少,在他們的眼中,世界多姿多彩、紛繁復(fù)雜,也因此充滿了無限的樂趣。同時,不管競爭有多慘烈,也無法抵擋迎面而來的,濃烈的友情與愛情。
但是,在逐漸穩(wěn)定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輸贏的標(biāo)準變得越來越復(fù)雜。如果一味地沉迷于和別人比輸贏,會很容易迷失自我。小的時候,懂事、成績好就能得到夸獎,成為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好孩子。如果再多才多藝,就會輕而易舉地成為同齡人眼中的榜樣。現(xiàn)在,長大了,小時候的賽場似乎一下子就消失了,接下來的人生要從哪里比輸贏呢?別人都在追求的東西,是不是我想要的?哪些事情,看似贏了、離成功更近了,但并未給自己帶來真正的喜悅?當(dāng)大家都認為米老鼠“大的好”時,自己是否還能堅持“大的小的都好”?當(dāng)認同“大的好”,卻不能擁有時,將如何面對?
這時,我們會把眼光轉(zhuǎn)向自身。我是誰?我能否客觀地看待自己?我有沒有足夠的理智來面對欲望?我有沒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恐懼?我想要一個什么樣的人生?我們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來認識自己,并不斷和自己作斗爭。人生,絕不是贏別人那么簡單,很多時候,贏自己比贏別人更難。
周末,麥苗陪桐桐姐姐去上舞蹈課。到了教室,看到姐姐們換上漂亮的舞蹈衣,而自己沒有,哇地一聲痛哭起來。聽著麥苗哭,我心疼不已,恨不得立即變出一套來,穿在她的身上,然后,看著她開心地跟在姐姐們身后,有模有樣地學(xué)著。抱著傷心的麥苗,離開教室。我花了很長很長的時間來哄她、講道理,但是終究忍住,沒有承諾她一套漂亮的舞蹈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