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學會拒絕
最近剛上幼兒園小班的女兒總是和我要東西,說是她的好朋友要的(大班的一個孩子)。索要的東西倒是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主要還是集中在頭花之類的小東西上。我第一次滿足了她的要求,第二次也滿足了她的要求,但是第三次我拒絕了。因為我看見那個女孩趴在地上從閨女的貼畫紙上往下扣貼畫,把她喜歡的貼畫都拿走了(是那種貼在硬塑料紙上的塑料貼畫,一張也沒有太多。)。開始女兒沒說什么,可是后來,她看到貼畫都快沒了,她開始著急了,說:“你別拿了,再拿我就沒有了。”而那個女孩的媽 媽就在旁邊熟視無睹地聊天,根本不干涉她女兒的這種行為。所以當女兒再次提出,她的這個好朋友想要她頭上戴的頭花以后,我斷然拒絕了。女兒還是不死心,和我說:“我和她說了,要和我的媽 媽討論討論。”這丫頭,還要和我討論呢,但是我明確地說:“寶貝兒,我不能答應你這個要求,第一,我買不到這樣的頭花了。第二,她需要東西應該和她自己的媽 媽說,而不能總是讓你和你的媽 媽說,我不是她的媽 媽,沒有義務總是給她買東西。你還不能賺錢,不能總是答應送別人東西,等你將來自己賺錢了,你愿意送給誰東西都沒關系,我不會干涉。”我不知道女兒聽懂我的話沒有,但是我希望她能夠了解,她的這種善意可以會讓這個小朋友養成經常和別人索要東西的壞習慣。
今天同事和我說的一件事更加堅定了我拒絕的決心,我想我以后不會輕易滿足女兒答應給別的小朋友的要求了。
我中午沒事兒的時候和同事聊天,說起來女兒總是答應送給別的小朋友東西的事。我說小朋友這么點兒一個小人兒卻總是送給別人東西,我都不知道該怎么對待。總是答應吧,就怕小朋友的要求會升級,不答應吧,又怕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于是同事就給我講了一件事兒,這件事兒讓我堅定了拒絕的決心。
同事說,她兒子的班上就有過這樣的事兒。一個小姑娘的父母因為經常出國,所以會給她帶各種各樣的小玩意兒,于是小姑娘經常把父母帶回來的紀念品帶到學校去。可是她的父母卻發現,小姑娘帶去的東西經常是有去無回,問她就說是被同學要走了,而且每次都是那一個同學把她的東西要走了。
開始的時候,父母還沒說什么,但是總是覺得挺可惜的,因為他們給女兒帶回來的紀念品僅此一份,被要走了就沒有了,而且以后在去那個國家的機會也不多。但是,惋惜歸惋惜,他們也沒有過多的對女兒說什么。但是后來發生的一件事,卻讓這個小姑娘的母親很生氣。
這次小姑娘帶了一個紀念品到學校去,回來同樣是不見了。母親問起來,小姑娘說,這次是真的不見了,不是被人要走的,因為那個同學一直問她要,她沒給。開始母親沒說什么,可是后來越想越不對,她懷疑是不是那個同學拿走了她女兒的東西。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這個母親到學校找到了那個經常和女兒要東西的那個同學。她很親切地對那個孩子說:“孩子,我家的丟了一個,聽說是你撿到了,你看你明天能不能給她帶回來呢?那個東西對她來說很重要。你看,阿姨今天給你帶了一個禮物來換那個東西好不好?”小孩子到底還是小孩子,第二天,那個同學真的把那個紀念品帶來了。這個小姑娘的母親的猜測沒有錯,她確實是偷拿了別人的東西。
所以同事和我說,不要隨便讓孩子答應別人的要求,這樣不僅對自己的孩子不好,對要東西的那個孩子也不好。如果自己的孩子養成了經常給人東西的習慣,將來總是會受到個別小朋友索要東西,因為她根本沒有學會拒絕;而那個經常要別人東西的孩子,如果能要到還好,得不到就會采取強硬的手段得到。如果還是得不到,那就有可能采取偷的手段,那會對這個孩子造成終生的影響。這樣,家長無所謂的態度就會影響兩個孩子的一生的價值觀。
所以,經常被別人索要東西的孩子的父母要教會孩子如何拒絕別人不合理的要求。
而經常帶回不是自己東西的孩子的家長就要注意了,請你了解一下這個東西的來源,真的是別的小朋友心甘情愿贈與的,還是你的孩子強行和別的小朋友要的,抑或是偷拿了別人的東西。否則,你的無所謂的態度或者是 “占了便宜”的心理可能會害了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