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說愛你也容易”——談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資源的開發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關于“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可以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說:“活動和交往是發展的源泉。”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主動地參與投入到操作實踐之中,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充滿情趣的動態活動中實現語文素質的培養。這種把知識訓練、技能培養、智力開發融于游戲、操作等實踐活動的教學形式以自己獨特的魅力深深吸引著學生。
筆者曾堅持嘗試了三年的中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資源的開發實驗,覺得對小學中年級學生來說,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一、順手課本資源
1、立足基礎點,設計游戲。
小學中年級習作教學處于起步階段,習作中出現錯別字是學生們常有的現象,此時我們可以相機設計如“啄木鳥醫生”、“小貓釣魚”“抓俘虜”“老鷹捉小雞”等系列性語文游戲來引導學生們自查自糾。很多學生習作中“的”“地”“得”不分,混淆亂用,我們要先指導他們明確用法(名詞前面白字旁,動詞前面提土旁,形容詞前面雙人旁),然后搞個“對號入座”的游戲,讓學生們事先寫好一些包含三個“de”的句子,再找三個同學分別扮演“的”“地”“得”的角色,當別人讀句子的時候,就對號入座,這樣,寓教于樂,形象生動,變抽象思維活動于游戲中,既直觀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2、抓住訓練點,游戲競賽。
如教學《東方之珠》一課,可以設計“香港知識知多少”“跟我游香港”“導游招聘會”等競賽環節,既深化了愛國主義教育,又扎扎實實的落實了語言文字訓練,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尋找表象點,組織操作。
(1)抓住典型人物,開展“情景表演”“演講比賽”等實踐活動。
如學習了《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爭論的故事》、《“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等課文,可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劇表演。學習了《菩薩兵》、《軍神》、《金子》等課文后,組織學生開展“名人軼事”演講賽。
(2)抓住精彩片段,進行“情景繪畫”“文配畫”等操作活動。
如教學葉圣陶的《荷花》時,讓學生結合文中展現的荷花圖景,根據不同的姿態畫出相應的插圖,組合不同的姿態圖,生成荷塘全景圖,以更好地讓學生感悟荷花那優美的姿態。
(3)抓住優美造型,組織“模型制作”“剪貼工藝”等操作活動。
如教學《航天飛機》,可讓學生設計制作“航天飛機模型”或者設計“自制航天器”,加深學生對航天飛機的了解,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再如學習《海底世界》一課后,讓學生動手繪制“海底全景圖”的活動,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感受海底的無窮魅力。
(4)抓住畫面原型,模擬 “實驗演示情景”的操作實踐活動。
如教學口語交際“學會求救”,預先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扮演災難中的當事人,進行交際表演。之后便可啟發學生回憶、想象,發生意外事件時,別人是怎樣求救的?如果打電話求救該怎樣說?說些什么呢?(告訴別人自己所在的具體位置)然后讓學生當眾表演。也可以互相創設虛擬情境,進行急性表演。
二、開發課外資源
蘇版小學語文教材內容雖然豐富,但還不能涉及學生所需的各種知識,在選擇語文活動課內容時,我們要把視角放大一點,思路放寬一點,廣泛挖掘課外資源,捕捉一切可能為語文活動課所用的有利因素,充實活動內容。
1、抓課文的延伸點,組織讀書活動。如學完《哪吒鬧海》,相應地向學生推薦《西游記》作為課外讀物,然后組織“讀書方法介紹會”“讀書筆記展評交流”“讀書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
2、抓學生的興趣點,組織興趣小組活動。如學習了《放飛蜻蜓》,組建班級同學成立“動物保護小隊”,引導學生自發走上社會進行宣傳活動;寫倡議書發動身邊的人們行動起來共同保護動物等。
3、抓知識啟動點,策劃操作競賽。如教學《揠苗助長》《鄭人買履》,引導學生進行“成語故事大串聯”活動。學習了《動物園的晚上》,知道了動物睡覺是很有學問的,組織進行“動物珍聞”發布會。學了《人類的“老師”》,進行“由……想到了……”“異想天開”系列活動,開動腦筋,使想象飛起來,思維活起來,語言也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