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紅棗》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鼓勵自由表達和最有創意的表達”。然而,在傳統作文教學中,學生作文或為應試要求的得分而作,或為印證某種高尚的思想而編造,或為體現某些章法技巧而寫,或為迎合教師的某種所好而撰……在忙于代他人立言的過程中,卻失落了最重要的東西——學生個性化的真話﹑真情、真體驗和真感受。 失落了學生個體的作文,是沒有靈魂的作文。小學生作文做到個性化,應當不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因為每個孩子本來就有著獨特的個性,有豐富的內心世界,有獨特的生活體驗。
在教學《家鄉的紅棗》一課時,由于本節課內容少,淺顯易懂,再加上接近生活,學生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因而學得輕松、流暢、開心, 教學任務很快就完成。至此,還有少一半的教學時間可供學生進行練筆。于是,我就和同學們一起數夸家鄉的特產, 盧氏的木耳,靈寶的蘋果,澠池的仰韶杏,大營的麻花……孩子們暢所欲言,打開了孩子的思路,點燃了孩子的表達欲望,開啟了贊美家鄉的閘門。下課時,一篇篇美文便誕生了。《我愛家鄉的蘋果》《我愛家鄉的柿子》《靈寶蘋果甲天下》……一篇篇小作文讓人驚嘆孩子的想象力和不凡的表達力。由此,我感受到隨機連筆的許多好處:1、理解和運用的相得益彰。在理解課文語言的基礎上,加以運用,運用又深化了理解,二者水乳交融,互相促進。2、為練筆提供了現成的或相似的素材。平時作文教學中,學生認為沒有內容可寫,一直是作文訓練的一個難點。這種小練筆,以課文為例,以生活內容為素材,由于是在對課文內容充分理解和消化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很容易加以運用,降低了練筆的難度。3、大大提高了閱讀教學中寫的密度 ,從而也極大提高了語文文字訓練的強度。4、拓寬了學生表達范圍。平時的作文教學,訓練的范圍較小,學生表達受到一定的限制。隨處練筆,讓學生想說就說,想寫就寫,隨感而發,隨時表情達意 ,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創作的欲望,提高了學生作文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