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說戲給我的啟示——略談作文教學中的“行為引導”
在作文教學中,最讓人頭疼的問題就是學生感到無話可說。許多學生面對作文題目,不是抓耳撓腮、搜腸刮肚,不知到底該寫些什么和怎么寫,就是左顧右盼,心神不寧,進入不了狀態。一節課轉眼間已匆匆而過,而作文紙上依然是乞丐的家當——空無一物。
今天的中學生難道是真的無話可說了嗎?不!絕對不會。從平時的接觸交談我們可以發現:現代的中學生天真活潑,思維敏捷,聰慧睿智,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們通過直接的觀察和通過眾多的信息渠道進行間接的觀察,積累了相當數量的生活資料和情感資料。他們之所以會在作文課中感到無話可說,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自己已占有的生活資料不善作分析、歸納、運用。那是因為塵封的舊事未曾拂去塵埃,熟睡的情感未曾被鈴聲喚醒,思想的航船未曾掛起風帆,智慧的火花未曾被火種點燃。
作文需要物質,需要認識,需要思維,需要激情。而作文的物質,作文的情感并非如衣柜里的衣物伸手可拿,隨時可用。要開啟學生記憶的寶庫,激發學生靈感的火花就要善于創造合適的環境、氣氛,善于挖掘,善于引導。從心理學角度上說,那就是要善于對學生進行“行為引導”。
導演給演員說戲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想方設法利用已有的客觀事物(在此姑且稱為客體事物)去誘導演員醞釀感情,進入情節,快速入戲。在教學活動,我們不是
教師應怎樣導好這場作文的“戲”呢?怎樣對學生實施“行為引導”呢?
筆者認為:善于借助客體事物對學生進行良性的刺激,引導其思考,啟發其聯想,訓練其方法,這是一種良好的“行為引導”。對改變作文課中學生無話可說的現象有著積極的意義和良好的效果。
學生作文無話可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對學生實施“行為引導”也是有明確的針對性的。下面談談筆者的幾種做法和體會:
1、作文是一系列的情感的活動,作文應有情感的附著,應有激情的支持,應該是不憤不發。作文的激情需要培養,需要醞釀。靈感的火花需要有力的撞擊。音樂家貝多芬說:“音樂當使人類的思想爆發出火花。”美妙的音樂不但可欣賞,音樂還可怡情養性,撫慰情緒,激發想象和聯想。熱情歡快的樂曲使人輕松愉悅,深沉凝重的音樂使人莊重嚴肅,優美舒展的音樂使人寬闊高尚,綿延哀怨的音樂讓人愁思萬千。結合作文情境的需求合理地選用音樂,能夠有效地營造氣氛,激發聯想,觸動學生的創作靈感。這對于那些在作文課中找不到感覺,難以入“戲”的學生來說是一個便利有效的辦法。在教寫《春天來了》一文時,本人先播放了一段《春之歌》,在美妙的旋律中指導學生思考:春天不但是一種季節的交替、天氣的變化,而且還預示了萬物的復蘇、生命的萌芽,更象征了頑強的生命力和新生事物蓬勃興起、發展的喜人局面。學生把握了情感基調,學會了有層次觀察、認識事物。精神集中了,啟發了聯想,寫出了不少內容豐富,感情真實,觀察思考條理層次都清楚的文章。
2、作文也是一種技能,需要有觀察、分析、選擇、布局、表達等多方面的技術和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反復的歷練。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寫作和閱讀比較起來,尤其偏于技術方面。凡是技術,沒有不需要反復歷練的!睂懽鞯膶嵺`能力的提高,必須遵循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這一規律——即由模仿到創新。呂叔湘先生說:“任何技能都必須具備兩個特點,一是正確,二是熟練。要正確就必須善于模仿,要熟練就必須反復實踐!痹趯W生對材料進行分析選擇運用的能力還不強的時候,選擇恰當的范文給學生進行模仿——模仿審題,模仿構思、立意、表達,對訓練學生諸方面的寫作能力是有顯著的效果的。在指導學生寫《我的父親》一文時,我和學生一起閱讀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和朱德同志的《回憶我的母親》,并開展了討論。明確了父母的愛是偉大的,但偉大的愛往往卻表現在一些細微的地方這一道理。然后啟發學生去發現父親在生活中的言行舉止,理解其蘊含的意義,再將其寫成文章。結果有位同學發現了:父親喪偶后未娶是怕后媽待“我”兄妹不好,父親忍心將“我”兄妹寄居親戚家是迫于生計;父親在種柑桔失敗之后的自我解嘲“我家的桔樹是公不是母”里包含多少的辛酸;吃肉時父親“喜歡”吃肥的是要將好的都留給“我們”。于是寫出了一篇不錯的文章。后來這篇文章還被推薦到一市級刊物發表了。
3、在作文課中,講述故事也可訓練學生的同向聯想和逆向聯想的能力。本人曾將在報刊上看到的一個故事講述給學生聽:一人發現屋里的雞蛋不斷被黃鼠狼偷吃,于是在其必經之路放了一把獸夾,第二天發現夾子夾住的只是一張皮,還有一條血路通到屋外,于是沿著血路找到它的窩,一看,一只被駁了皮的母黃鼠狼躺在地上死去了,身邊還有幾只待哺的兒女。然后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母愛?那些為自己的享受棄兒女不養或對父母不敬的人與母黃鼠狼有何不同?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熱烈討論,既訓練了認識生活的能力,又訓練了聯想能力。
在生活中還有許多客體事物對啟發情感,啟發思維,訓練能力有良好的引導作用。如傳媒的影響,教師下水作文的影響等。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總之,在作文訓練課中,針對學生無話可說這一不正常的現象,作為導演的教師,應善于調動一切積極有效的因素,創造氣氛,激發思維,訓練能力,做好“行為引導”,努力改變作文課中的這一現象,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