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快樂學習——命題意圖說明
讓學生快樂學習
——命題意圖說明
三門廣潤書院 曾芳萍
進入新課程以來,我們一直在探索,能不能讓考試變得更有趣味,更富有生活化;能不能讓學生在考試中體驗學習的快樂,樂于學習;能不能通過考試進一步指導學生學習語文,養成語文學習的好習慣……帶著這些思索,我們編制了這份試卷,想以我們的努力,盡可能地體現新課標精神。
一、 讓考試生活化
“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程的范圍”。語文課堂應該與生活相呼應,用生活的理念來構建語文教學的大課堂,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一種可行走向。“考試生活化”是這份試卷最好的注角。整個考試過程就是一次大型的活動,是生活情景的再現,考試變成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變成一種愉快的經歷。學生一翻開試卷,第一句就是:“同學們,前一段時間學習一定很有收獲!今天,讓我們展示一下吧!” 這既讓學生一進入考場就有一份驚喜,消除了原先對考試的恐懼心理,又讓學生認識到原來考試是能力的展示,在活動中展示能力。整個考試由四個活動——“語林漫步”、“腹有詩書氣自華”、“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我手寫我心” 組成,活動的材料都來源于生活貼近生活。比如讓學生給學校的廣場取名,為學校擬公益廣告等。不僅考核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而且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體驗主人意識,激發他們自主創新的欲望,點燃了學生內心自主創新的火花,而且使語文學習與生活運用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整份試卷無論是基礎知識還是語段訓練,內容都貼近生活,題目設計也都把學生的視野引向生活,比如“‘貪婪’一詞在文中的這種用法,相信你在日常生活和平時寫作時也經常碰到吧,請再舉一例。” “‘或許有一個早起的孩子走了過來,貪婪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這就是我們最自豪的時刻了。’行道樹為何有這種心理感受?假如你是行道樹,你會有怎樣的心理感受?” “母愛是偉大的!而我們常常理所當然地享受著母愛,忘了對媽媽說聲 ‘謝謝’。母親節就是讓你感恩母愛的節日,你知道它是每年的哪一天嗎?”等等,這些題目都給學生放飛心靈的權利,喚起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也告訴學生該怎樣生活。所以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讓學生體驗到考試的趣味和快樂,而且讓學生明白,生活中時時有語文,處處有語文;也時時處處用到語文,語文學習若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必將發芽,開花,結果。要學好語文,就要熱愛生活。
二、 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
無論哪一門學科,最終要達到的是育人的目的,語文課程當然不例外。但我們以為,育人不等于思想教育,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要做到“潤物細無聲。”這份試卷,讓學生感到的是一位朋友在與他進行心靈對話。要學生抄寫的這段“人生的三種境界”,與新教材相吻合,對學生進行人生觀、理想觀的教育。“活動三”的選文二《孩子,我為什么打你》,就如一個母親在向每一個學生傾訴她的心靈,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長輩對他們的關愛,理解自己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凝結著長輩的心血。再通過活動四的一個故事,讓學生學會感恩。這一些是以親切的語氣娓娓道來,與學生平等對話,進行心靈溝通,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
三、 讓考試指導學習
試卷不僅在形式上更新,貼近生活,讓學生樂于接受,而且,卷中主持人的角色,是一個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心靈之友,同時也在指導學生如何學習語文。如活動二的開場白: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意思是:知識能夠讓生命進入更深刻的內層,使心靈放出奕奕神采,從而使人的氣質與風度顯現出來,讓學生明白讀課外書的目的。“所以老師建議你要多讀有益的課外書。告訴學生學好語文的功夫在課外,多讀有益的課外書”該怎樣讀呢?“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而且還要把書中優美的、富有哲理的語句背下來,從而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好習慣養成了終生受益,語文學習更需要養成好習慣。這份試卷提醒學生要養成工整書寫、背誦等基本的學習習慣;而且還養成探究質疑的習慣,這是新課程中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內在要求。“活動三”的片段一的最后一題: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是的,不管讀什么作品,我們都要批判地吸收,貴有質疑精神。精讀選段后,你覺得作者在詞語運用、立意布局等方面有哪些值得商榷,請大膽質疑。這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獨立思考,批判吸收,形成自己的獨特的個性品質,培養創新精神。真正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總之,這次命題是以尊重生命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為出發點,讓學生學會學習樂于學習,學會生活熱愛生活,展示才能體驗快樂。我們衷心地希望語文考試能更具人文關懷,讓學生快樂成長!